师宗县大庆沟煤2011年工作面布置方案.docVIP

师宗县大庆沟煤2011年工作面布置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宗县大庆沟煤2011年工作面布置方案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一、基本情况 矿井位于云南省圭山煤田鸭子塘矿区Ⅳ井田—2065米。工作面走向长360米,倾斜宽45米,面积16200平方米。开采煤层为C22#煤层,距玄武岩25米、C21#煤层35米,C21#煤层预计2011年10月回采结束。 三、水文地质及采空区积水情况 煤层附近地层多为砂、泥岩层,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具有含水和隔水双重性,上部1960水平有采空区,开采过程中留够保安煤柱。降雨渗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条件,每年必须提前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矿井正常涌水8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地层由新至老于下: (一)第四系(Q) 为残坡积层:由砂、黄土、砾石等组成厚0-15米。 (二)三叠系下统(T1) 飞仙关组(T1f)厚406—420米,根据其岩性差异及其含生物化石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①飞仙关第四段(T1f4) 厚106—121米,为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含瓣鳃类化石。分布在矿区外围东南部山坡。 ②飞仙关第三段(T1f3) 厚139米,上部为灰色风化后呈灰黄紫色细砂岩及粉砂岩含海豆芽化石。中部为粗砂岩,下部为灰紫色风化后呈灰绿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具交错层理,含海豆芽等化石。分布在矿区外围东南部山坡。 ③飞仙关第二段(T1f2) 厚51.70米。上部以紫色—灰紫色含砾细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 ④飞仙关第一段(T1f1) 厚93米。上部及下部为深灰绿色细砂岩,细砂及粉砂岩互层,风化后为褐黄—黄绿色。具球状风化。底部为灰黄绿色团块状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风化而形成陡崖。含大量海豆芽及植物化石碎片,本层与下伏岩系为整合接触。 (三)二叠系上统(P2) 1、宣威组(P2x):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其中上部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少量动物化石,煤系地层总厚为121—292米,含煤多层,核实区可采煤层有C17、C21共二层,煤层总厚8.01米,以焦煤为主。本层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于矿区西部。根据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①宣威组第三段(P2x3) 由C9煤层顶界至煤系顶界,主要由浅灰、暗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菱铁质条带和煤组成。含煤性差,含C1、C2、C3、C6煤层在区内均不可采。煤层底板普遍含菱铁质结核,含瓣鳃类化石,厚103.25米。 ②宣威组第二段(P2x2) 由C9煤层顶界至C22煤层底界,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透镜状菱铁质条带和煤组成,风化后菱铁矿淋失呈肋骨状,俗称“排骨层”,是良好的对比标志层,含可采煤层有C17、C21二层。该岩段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水平层理发育,本段厚83.21米。 ③宣威组第一段(P2x1) 由C22煤层底界至玄武岩顶界,主要由深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菱铁矿条带,煤线及炭质泥岩组成,煤层以薄煤层为主,核实区不含可采煤层。 此段厚度变化很大最厚34—78米,本层与下覆岩系为假整合接触。 2、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分布于北西侧山梁之上,其岩性上部为紫色火山角砾凝灰岩,中部及下部致密块状、气孔状玄武岩,本层在地形上形成山梁,厚度出露不全大于200米。与下覆岩系呈火山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构造位置上是处于华南褶皱系(Ⅱ)、滇东南褶皱带 (Ⅱ1)、罗平—师宗褶断束(Ⅱ11)。在区域构造位置上是处南盘江复向斜师宗—弥勒断裂内带,由于受北西—南东方向强烈挤压应力,使矿区构造复杂化。 (一)褶皱: 矿区走向北东40-55°,向南东倾斜单斜构造。整个单斜构造自北西向南东,由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迭统宣威组(P2x)、下三叠统飞仙关(T1f)地层组成。中部被F438走向正断层及F440倾向正断层切割的单斜构造,断层两盘地层倾角差异不大,一般在37-46之间°。 (二)断层 主要断层为F438正断层,F440正断层。 1、F438正断层:南西自42线向北东延伸至40线以北鸭子塘水库,全长1160米。断层走向为30-40°。地表切割宣威组第二段(P2x2)、第三段(P2x3)及(T1f1)部份地层。据Ⅳ井39线ZK393钻孔揭露C12、C17煤层缺失。38线ZK381断层上盘C9、C16煤层间地层缺失,使断层上盘可采煤层C17、C21煤层,垂直下降约80米。断层带内有不少断层角砾、泥质胶结、断带宽约5-8米,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43-50°,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为正断层。 2、F440正断层:在采矿证范围中部2线剖面附近,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第一段(P2x1)、宣威组第二段(P2x2)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