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的云南建筑.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入乡随俗”的云南建筑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入乡随俗”的云南建筑 李春喜   (云南省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昆明,650031)   【摘 要】本文以云南工业类建筑设计实例为背景,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从而对设计原则进行基本探讨,以此揭示人类心理美学对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力求探索工业建筑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当代,地域文化在时代脉搏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建筑;地域文化;民族建筑   引言   工业建筑本是为产品提供生产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而进行针对性设计建设的生产型建筑类型。因行业产品不同,其建筑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但是随着近现代生产技术的机械化、标准化,标准厂房的设计建设也随之发展,几乎轻钢结构、压型钢板、门式钢架等成了现代厂房的代名词。可是这些标准似乎在云南“水土不服”。云南各地的厂房多数仍旧尊循着民族特色建筑模式以及手工生产的传统工艺。其实,工业建筑在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劳作的同时,更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工业厂房作为生产企业最直接的载体,用凝固的特殊符号向人们诉说着这些企业所继承的精神以及所发展的理念。   在云南本土,这样“入乡随俗”的建筑随处可见,包括工业建筑以及民居酒店等。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大省,在自治州投建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接待建筑,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工业建筑也呈现出本土化的现象,不禁另人费解。究及此类现象的原委,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这是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的观点,也揭示了建筑的本质,它是建筑内在功能的外在形式体现。这个论点放在云南的工业建筑范围,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本土的工厂其实50%以上皆属于旅游特色产品的加工厂,如特色食品保健品类及手工艺陶瓷、刺绣类等。由于历史及经济的原因,多数工厂至今仍然保留着“作坊”的形式,他们多数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传承作坊。按流传的古老工艺制作,也采用传统的厂房仓库加工存储。例如云南的豆茉糖加工厂、普洱茶制作厂及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江川铜锅、尼西黑陶、鹤庆银饰)等。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特色商品,在工业已经全面机械化的今天,反尔倍受消费者青睐。智能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在此时此地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其传统形式的厂房才是它们的归宿,自然也就随着传统工艺得以完整传承至今。   其次,不可否认,经济滞后的原因也偶然造就了工业建筑本土民族特色。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远离内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进出云南一直捆饶着商界、政界。时至今日,也还有部分偏远地区山高路远,与世隔绝。因此,内地的发达机械设备、先进科技信息等进入云南地域的缓冲时间总是比其它地方、省份较长。生产者既然不能依靠先进的工业设备增加产量来取胜,自然就把目光转向依靠精湛的手艺以质代替量,建设也投向于民居中寻找灵感,从而使自己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这种举措也不失为一种明智。 在建筑界,民居毕竟是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期考验中逐渐完善起来的,象云南民居一颗印、土掌房、杆栏式竹楼等,在空间组合、内部构造、外部装饰等方面不仅能体现本地、本民族文化,在适宜山地气候,适应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采用傣式传统双层瓦顶或孔明顶形式,不仅通风顺畅,排水迅速,更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度左右,这在气候高达40度的夏热冬暖地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普洱茶的萎凋,置于杆栏式建筑的夹层,不仅事半功倍,更是大大减少了厂房的投资造价。这与沿海地区设置屋脊通风器和烘烤机房皆有异曲同工之妙。跨越式的发展或许也是让云南的厂房无意中保留了历史元素的原因之一。还未来得及赶上内地的发展步伐,待到云南全面开放时,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单一建筑形式。追求个性化、地域化的主导思想反而已经逐渐蔓延开来。不需要变革,云南厂房原生态的面貌就获得了殊荣,正应了“祸兮福之所倚”的古言。   再次,也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对乡土建筑的需求。云南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大省,在物质富裕的当代,云南的特色资源已成了旅游的招牌,为了配合文化建设,省委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民族文化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也是其产物之一,其宗旨意在合理有效的控制地区不动产的旅游景观建设,特别是地方建筑建设,例如民族自治地州的建筑,必须符合主体民族的文化特点等。于是传统的民族建筑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生,工业厂房也被拉进了这一历史潮流。不少汽车4S专营店也未能幸免,纷纷穿衣戴帽,变成了民族特色的建筑。例如白族式合院,彝族风建筑、傣族式屋顶等。虽然有些牵强,但满足生产经营的同时,又体现了地域文化,且不两全其美。   最后,其属性也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记得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提及,“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