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分析规范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辨证分析规范探讨
邹庸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医院 贵州 遵义 63200)
【摘要】 探索与逻辑思维相一致的中医辨证分析方法,以改变中医辨证分析长期受传统“思辨”思想影响,导致辨证分析思路不清,逻辑紊乱,因果颠倒的现象。
【关键词】 思辨;元素分类;辨证方法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53-03
辨证分析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核心过程,长期以来,受传统“思辨”所束缚。目前为止的现状是中医传统“思辨”为主流。所谓“思辨”,就是医生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经验,个人意识因素较多。由于医师知识水平,世界观的差异,亦就产生了“思辨”方法的不同,常常出现同一病例辨证分析结果迥然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被我们以“各家学说”一言以蔽之,其实这种现象与“各家学说”宗旨完全相悖。百家争鸣是学说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我们必须正视百家争鸣的不足。要改变辨证分析方法纷呈,辨证结果差异性大的现象,就必须寻求一种相对科学,有规律可循的辨证分析方法。
1.“思辨”辨证病例资料(均为部份摘录)
例1:2015年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4) 病毒性肝炎(肋痛)
孙某,男性,52岁,职员,已婚。2011年3月22日初诊。发现HBsAg阳性史10年,因无不适症状,故未作进一步检查。1个月前因与邻居吵架后出现肝区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未予诊治。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自觉倦怠乏力,口干咽燥,烦热,头晕目眩,遂来诊。神志清,中等体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肝区叩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胁痛为主症,诊断为胁痛。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又兼肝郁化热,耗伤肝阴,不能濡养肝络,故而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为阴虚胁痛之特征。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肝主筋,肝阴不足,四肢筋骨失于濡养,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中医疾病诊断:胁痛 中医证型诊断:肝肾阴虚证
例2: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辨证论治病例:便秘--血虚秘(2010-04-10 13:1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模拟题:计某,男,75岁。2008年12月9日初诊。患者素有胃疾。大便干结,数日一行,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为主症,诊断为便秘。患者大便干结,数日一行,伴面色无华 ,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辨证为血虚秘。其病因病机为:血液亏虚,肠道失荣。
例3:2015年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李某,女性,28岁。昨日晨起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为主症,符合中医“感冒”诊断。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感冒。
2.分析
以上病例的辨证分析均为权威性分析。但是,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其辨证分析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性不强,因果顛倒,前因条件应用不足等现象。在此只择其显著者述之。
2.1 例1中 “52岁”作为“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的辨证依据非常牵强,没有其他因素,逻辑上说不过去,因为52岁就现代人而言,最多刚入更年期,何来年老体弱。
2.2 例2中“75岁”和“患者素有胃疾”这样明显而重要的前提条件都不用,而相反把本应由津血亏虚派生的症状和体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作为辨别分析病机的依据。
2.3 例3中“28岁”、“晨起受凉”这样标志性的主要依据不用,而是将“受凉”这一病因和“受凉后发热,微恶寒,汗出,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等病机派生的症状一起作为病机的辨证依据。
2.4 由于大家辨证思维惯性的原因,上述三个命题设置时都忽略了季节这一重要元素,特别是“例3”,作为外感新发疾病,季节元素的缺失就意味着命题者本身辨证意识的不健全。
2.5 现行所有的病例辨证分析,包括上述3个病例,无不是把舌象、脉象作为推断病机的辨证分析依据,大家知道,每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