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中的贿赂
左传中的贿赂
《左传》中的“贿、赂”
《左传》一书中,“贿”字出现过37次,“赂”字出现过68次,说春论秋,动辄“厚贿之”、“重赂之”;与“贿、赂”意义相近且时有并出的“货、纳、馈”等亦频繁出现,可见国之“贿、赂”文化的由来之久长、盛行之渊远;“贿、赂”并出也即“贿赂”一词仅出现过1次。
贿,财物(名词)、赠送财物(动词)。赂,赠送的财物(名词)、赠送财物(动词)。无论是“贿”还是“赂”,作为赠送也即作为动词时,是有目的、意义区别的——有善意的、礼尚往来的,有恶意(非善意)的、别有用心的。当“贿(赂)”的目的不纯,今天我们常贬义地称之为“行贿”,对应的就有“受贿”——“贿赂”在今天已仅剩贬义色彩了。
如果估计某一“贿、赂”行为是怀有恶意的或至少是非善意的,古书在记载时常会附上“赇”字,如赇贿,“……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贿赇,“钻刺荣身,贿赇脱罪”(田艺蘅《留青日札?朱正增》);赇赂,“郡县赋敛,递相赇赂”(《汉书?王莽传》);赂赇,“其苟贱趋事,比于奴隶者所不问,舍是赂赇交结、诛求应副,皆剥削吾民膏血者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五十五)。但《左传》一书中没出现过“赇”字!——贬义的“赇”字那时或还没生成?赇,音求,也是贿、赂的意思,多指枉法非理的过取。
作为财物的贿、赂
作为名词的“贿”,常常被用来表示财物,无所谓褒贬的。如:“凡而(尔)器用财贿,无置于许。”(《隐公十一年》)郑庄公对派出的接管许国西部的公孙获说,凡是你的器具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文公六年》中亦有“器用财贿”:“……尽具其(贾季)帑(即孥,音奴,妻、子)与其器用财贿,(臾骈)亲帅扞(即捍,护卫)之,送致诸竟(境)。”这句式在《文公七年》中再次出现:“及亡(逃秦),荀伯(林父)尽送其(先蔑)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
在是否收留莒国太子仆这件事上,季文子与鲁宣公意见截然相反,季文子通过太史克向鲁宣公阐明了自己不主张留的理由。太史克的转话长而复杂,其中先引到(周公)《誓命》中“窃贿为盗”等语,又谈到“缙云氏(黄帝之夏官)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贪)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止境),不分(给)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浑敦、穷奇、梼杌),谓之饕餮”(《文公十八年》)。贿、货贿,都不外乎是指财物,而窃、冒都非正当。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作为礼物的帛等财物)重,郑人病之。”借郑简公访晋之机,郑卿子产(公孙侨)托随行的子西(公孙夏)带了封信给范宣子,信的主要内容是:“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这句亦见于《昭公十六年》)。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异心);若吾子赖(占为己有)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败)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昧昧,糊涂)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象有齿以焚(灭杀)其身,贿也。”(《襄公二十四年》)执掌一国之政者,不应患没有财物,而应患难以得到好声誉;搜刮太过了,则内外失信,最终不会有好下场的。读了信,范宣子很高兴也很惭愧,“乃轻币”。这里的几个“贿”字,指的都是财物——非正当得到的、不情愿给出的。
《左传》中作为财物的“贿”还有:“先(考虑)事后贿,礼也”(《襄公二十八年》),“然(乐王)鲋也(贪)贿”(《昭公元年》),“(齐桓公)从善如流,下善(日常行为)齐肃,不藏(贪)贿,不从(纵)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昭公十三年》),“尔有利市(买卖获利)宝贿”(《昭公十六年》),“承嗣(世袭)大夫,强易(买)其贿”(《昭公二十年》)。
作为名词,“赂”之送出一般应该是有用意的,如“(楚)平王封陈、蔡,复迁邑,致群(功臣)赂,施舍宽民,宥罪举职”(《昭公十三年》),此“致群赂”,既非礼尚往来,也非严格意义的别有用心,但很明显,是有些笼络、褒奖、激励之意的。纵观《左传》,“赂”的名词意义很少被用到。
礼尚往来之“贿”
当赠送礼物体现的是比较正当的礼尚往来之义或谢意时,用的也多是“贿”——动词“贿”,一般不用“赂”,如:
鲁僖公三十三年,“齐国庄子来聘,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成而加之以敏(精当)”。齐国大夫国归父(庄子)出使鲁国,鲁国按礼节迎来送往,且做得都非常完美。“郊劳”是迎接礼,“赠贿”是送行礼,分别有不同的礼物相送,来使当然也不能空手。《昭公五年》中亦有类似记载:“(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
鲁文公十二年,秦将西乞术带着玉器礼物访问鲁国,转达了秦康公的“要结(相约)好命(友好之命)”,并通报了准备伐晋的打算。鲁公子襄仲代表国君辞却再三,无奈盛情,答应“结二国之好”,并“厚贿”了西乞术。
鲁襄公二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ERRICK技术交流演示文稿简短版.pptx
- 剑桥少儿英语A1 Movers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 细胞印迹技术:构建、原理及在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创新应用.docx VIP
- 图孕前优生工作服务流程图.doc VIP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学校九年级(下)段考数学试卷(二)+答案解析.pdf VIP
- 粤教版4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干砌石挡墙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JT/GQB 015-98(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标准图).pdf VIP
-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docx
- 长春版综合实践活动课六年级上册教案可复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