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问对下卷
针灸问对下卷
1=標題= 卷之下
或曰:病有宜灸者,有不宜灸者,可得聞歟?
曰:大抵不可刺者,宜灸之,一則沉寒痼冷,二則無?,知陽絕也。
三則腹皮急而陽陷也。
舍此三者,餘皆不可灸,蓋恐致逆也。針經云:陷則灸之,天地間無他,
惟陰與陽二氣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陷下者,陽氣下陷入陰血之中,
是陰反居其上,而覆其陽?,證俱見寒,在外者,則灸之。{夫病有邪氣陷下者,
有正氣陷下者,邪氣陷下者,是經虛氣少邪入。故曰感虛乃陷下也。
故諸邪陷下在經者,宜灸之,正氣陷下,宜藥升之,如補中益氣之類。}
經曰:北方之人,宜灸?也。為冬寒大旺,伏陽在內,皆宜灸之,以至理論,
則腎主藏,藏陽氣在內,冬三月,主閉藏是也。若太過則病,固宜灸?,
此陽明陷入陰水之中是也。
難經云:熱病在內,取會之氣穴,為陽陷入陰中,取陽氣通天之竅穴,
以火引火而導之,此宜灸也。若將有病者,一概而灸之,豈不?哉。仲景云:
微數之?,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中,火氣雖微,
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又云:?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
因火而盛,病從腰已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浮熱甚而灸之,此為異實,因火而動,
必咽燥唾血。又云: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為災,
并中髓也。經之所見,邪之所在,?沉者,邪氣在內,?浮者,邪氣在表。
世醫只知?之說,不知病證之禁忌。若表見寒證,身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不渴,
欲覆厚衣,常惡寒,手足厥,皮膚乾枯,其?必沉細而遲,但有一二證,皆宜灸之,
陽氣下陷故也。若身熱惡熱,時見躁作,或面赤面黃,嗌乾咽乾口乾,舌上黃赤,
時渴,咽嗌痛,皆熱在外也。但有一二證,皆不宜灸,其?必浮數,或但數,
亦不可灸,灸之,災患立生,若有鼻不聞香臭,鼻流清涕,眼瞼時痒,或欠或嚏,
惡寒,其?必沉,是?證相應也。或輕手得弦緊者,是陰伏其陽也。雖面赤亦宜灸,
不可拘于面赤也。機按。素難諸書,皆言陽氣陷下者,?沉遲也。?證俱見寒在外者,
冬月陰寒大旺,陽明陷入陰水之中者,並宜灸之,設?浮者,陽氣散于肌表者,
皆不宜灸。丹溪亦曰:夏月陽氣盡浮于表,今醫灼艾,多在夏月,
寧不犯火逆之戒乎或者因火而生熱脹發黃腰痹咽燥唾血者,往往有之,
尚不知為火逆所致,寧甘心於命運所遭,悲夫,經曰:春夏養陽,以火養陽,
安有是理,論而至是,雖愚亦當有知者焉。
或曰:嗽病多灸肺俞,風門何如?
曰:肺主氣屬金,行秋之令,喜清而惡熱,受火所制,為華蓋,居四藏之端,
飲食入胃,熱氣上蒸,兼之六部有傷,痰火俱作,發而為咳為嗽,其痰多者,
顯是脾之濕濁,隨火上升為嗽,其痰少者,肺火抑鬱,不得宣通為咳,咳形屬火,
痰形屬濕,風門,肺俞二穴,明堂,銅人皆云治嗽,今人見有痰而嗽,無痰而咳,
一概於三伏中灸之,不計壯數,二穴切近華蓋,而咳與嗽本因火乘其金。
茲復加以艾火燔灼,金欲不傷 得乎,況三伏者,火旺金衰。故謂之伏,平時且不可灸,
而況於三伏乎,夫治嗽,當看痰與火熟急,無痰者,火旺金衰,十死七八,瀉火補金,
間或可生,痰多者,濕盛也。降火下痰,其嗽自愈,縱灸肺俞,風門,不過三壯五壯,
瀉其熱氣而已,固不宜多灸,三伏之中,更不宜灸也。
或曰:頭目之疾,灸之何如?
曰:手之三陽,從手至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督?自尾閭抵脊,上頭至人中,
頭者,手足三陽與督?所會之地。故冬月之寒,頭無所畏,美酒之飲,面為之赤,
是皆諸陽所致也。今有頭風頭暈,中風發致眼目耳鼻等疾,?於頭部諸穴,多灼艾炷,
是猶抱薪救火,安能濟耶!當看病在氣分血分,分類施治,庶得其宜,縱使應灸,
亦不過三壯五壯,以瀉熱氣而已,眼目疼痛,多由血熱,豈宜妄灸助熱,以傷其血哉。
或曰:人言無病而灸,以防生病何如?
曰:人之有病,如國之有盜,須用兵誅,其兵出于不得已也。針灸治病,
亦不得已而用之,人言無病而灸,如破船添釘。又言,若要安,膏肓,三里不要乾,
此世俗之通 論,予獨以為不然。夫一穴受灸,則一處肌肉為之堅硬,果如船之有釘,
血氣到此,則澀滯不能行矣。昔有病跛者,邪在足少陽分,自外踝以上,
循經灸者數穴,一醫為針臨泣,將欲接氣過其病所,纔至灸瘢,止而不行,
始知灸火之壞人經絡也。或有急證,欲通其氣,則無及矣。邪客經絡,為其所苦,
灸之不得已也。無病而灸,何益于事?
或曰:膏肓治百病,而諸家取穴之法不同,何歟?
曰:高下各去胛骨,一側指許是穴,不可失之狹,狹則內犯大筋,不可失之闊,
闊則外犯胛骨,必須大筋之外,胛骨之內,空處按之,覺與前胸乳間膈膜相應,
乃是真穴,舊傳取兩乳間量則,分作八寸,以比橫寸之則,量之于背。
蓋人有生而背突者,背常闊,而胸常狹,胸突者,胸常闊,而背常狹,
安能保其無過與不及焉。又有兒時偏臥一邊,以致背有邊闊邊狹者,
亦不可以邊之闊狹為拘,但當隨其一邊闊狹,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