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素质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与发展。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从历史文化角度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视角。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1.1 强调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尚书》中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强调的“举公义”,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国耳忘家,公耳忘私”,都强调着一种为群体、为国家献身的精神。[1]中国人历来把“廓然大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倡导超越个人衣食之利,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为重的思想,从而成为千百年来社会崇尚的人生价值、行为准则和至善境界,锤炼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内在凝聚力。
1.2 崇尚统一 中国人有追求思想和法度统一的悠久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歌颂。春秋五霸,尊王攘夷。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明确主张“定于一”。苟子亦反复强调“天下”。韩非更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理想。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充分表达了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2]崇尚统一的观念对于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形成了中国人对群体的归属感和对集体的义务感。
1.3 追求和谐 “和”作为哲学范畴,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是中国文化普遍追求的一种境界。[3]从古至今,“和”一直被奉为最普遍的原则,被看作事物的最佳状态,认为“和生万物,同而不济”。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庸》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将人、自然、社会融合为一,以道德化标准规范人类行为,成就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统一的理想主义心理特征。
1.4 强调道德 强调道德,是中国文化的又一突出特点。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的思想中国的远古圣王,都被描述为道德的典范。崇尚道德还是中国古代各家各派的共同倾向。儒家讲求讲道德、仁义,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墨家讲尚贤、尚同、兼爱、非攻;道家也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庄子笔下的那些形貌怪异的典型,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名家讲“泛爱万物,天地一体”;阴阳家讲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农家讲“君民并耕,饔飧而治”;就是贬抑仁义的法家,也承认“上古竞于道德”。这种道德观,使得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也使中华民族成为有强烈道德意识的民族。
1.5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进取,实现美好理想的精神源泉,它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张岱年先生认为,“自强不息”包含着勉励向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在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受压迫、受奴役的危难之时,总是奋起抗争,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形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大无畏精神;在建设家园,实现美好理想的征途上,艰苦奋斗,锲而不舍,自强不息。这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1.6 注重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正身心。《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三纲八目”的“修身之道”,才可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和目的。强调在“修身”中培养“人格”、“操守”和“名节”,倡导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人格标准和价值取向,强调“穷不改其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些精神熏陶了无数坚持真理、不畏牺牲的仁人志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内在生命源泉和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