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化妆品的未来之路
中国化妆品的未来之路
中国化妆品的痛与梦
这是一个玩钱的行业,这也是一个“提着麻袋装钱”的行业。然而,当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二大美容化妆品市场时,一大批曾经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却销声匿迹。业内近90%的品牌都是些超级小企业,每天都有几家企业关门大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群体性悲剧。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现实之痛与梦想之翼
2003年的冬天,寒风中,北京又传来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消息:著名本土护肤品品牌“小护士”,被化妆品巨人“欧莱雅”收入囊中!“小护士”的缔造者——深圳丽斯达公司董事长李志达称:“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痛苦的。”然而痛苦的肯定不止李志达一个人。 几年前,“绿丹兰”还是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品牌,如今,市场上已经很少能见到“绿丹兰”的优异表现。从“第一品牌”到凋零于市场,“绿丹兰”只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现在又是“小护士”被收购,明天会是谁呢? 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从一开始的高歌猛进到今天的空前繁荣,年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增长,2003年销售总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已跃居世界第八、亚洲第二。巨大的市场空间引得“欧莱雅”、“资生堂”、“LG”等国际化妆品巨头纷至沓来。到2010年,我国的化妆品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蛋糕引得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投身其中。目前,我国的化妆品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虽然,国内化妆品市场上出现国资、合资、洋货以4∶3∶3的市场份额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国际品牌独霸,国有品牌的表现令人担忧,国有品牌的四成市场几乎都是局限于一些低档日用化妆品。尽管国产化妆品的生产份额占了40%。但耐人寻味的是40%的份额换来的销售额,却只有整个国内化妆品总销售额的6%~7%。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洋品牌悠闲地分享着盛宴,本土品牌却只能挤在沼泽地里抢食。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却是本土品牌的举步维艰。我们的本土化妆品企业究竟怎么了? 忽视产品质量,毫无根据地炒作概念、不规范的营销操作……进入门槛过低,让一些急于收回投资甚至铤而走险,搞起了假冒伪劣的勾当。在无情的市场和聪明的竞争对手面前,本土品牌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短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本土企业90%以上年销售额都不足5000万元,而且还在以每年数百家的速度消失……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业内缺少强势品牌的时候,凯觎已久的大量业外资本开始高调进入:“七匹狼”来了,剑指男士化妆品市场;“五粮液”来了,布局就是大手笔;“九鑫药业”也是扬长避短,立足于专业“除螨”市场…… 也许化妆品市场的未来会属于这些强势进入的业外资本,只有它们才不会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它们有着更大的野心,它们也最有希望成为未来化妆品行业的挑大梁者。 竞合之势正在酝酿,品牌之间的购并、联盟、合作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亮点。也许,这才是中国美容化妆品未来的希望。 2003年12月11日,有“品牌收购专家”之称的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正式宣布,将深圳丽斯达公司旗下的“小护十”收归帐下。 此前,“小护士”在中国护肤品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到了5%,在中国年轻女性中的品牌认知度达96%。如此优秀的本土品牌,何以“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丽达斯”董事长李志达承认: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相当痛苦”。 曾几何时,“小护士”几乎是中国本土美容化妆品的一面旗帜;曾几何时,以“小护士”、“大宝”、“奥妮”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几乎成为中国美容化妆品产业的代名词。但是今天,“小护士”被收购,一大批本土化妆品行业的昔日巨头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一大批曾经让消费者耳熟能说的品牌已然消逝…… 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的时候,一个又一个本土化妆品巨头的倒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而来自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协会的有关消息更是让人心悸:中国每年有300~600家美容化妆品企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死去。 这是一个玩钱的行业,这也是一个“提着麻袋装钱”的行业。然而,当中国已经悄然成为亚洲第二大美容化妆品市场的今天,业内近90%的品牌都还是此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这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思。 透过纷繁芜杂的表象,我们看到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无序、终端混乱、渠道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发展的致命病根…… 门槛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行业的成熟状况笔竞争态势。
90%都是超级小企业
中国有4000多家美容化妆品企业,仅广东一省就有接近3000家。 在广州,笔者偶然遇见了一个从事美容化妆品行业的何老板。这位自称叫何剑的年轻人告诉我:2003年10月,他投入20万元基金建立了自己的化妆品企业。曾是某化妆品公司销售经理的何剑这样谈论自己的创业:“一直都有这个想法。OEM出现后,10万元,甚至5万元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