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投资框架协议temp.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债转股投资框架协议temp

债转股投资框架协议_temp 篇一:关于债转股基金的法律论证 关于债转股基金的法律论证 一、 债转股基金的合法性——债权作为出资,已得到法律及司法实践认可。 债权作为财产性权利,可以货币估价并依法转让,债权作为出资,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精神。实践中,多个司法判决肯定了债权出资的合法性。北大法宝法律检索系统存量裁决书中,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豫法民三初字第2号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2009)吴民破字第2号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乌中民一终字第734号案等案例作支持。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从法律层面上对债转股的民事行为给予肯定。《办法》规定,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 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债转股实现的同时,债权人免除借款人对应债务。 二、 运作债转股基金的法律问题 1. 委托贷款关系不属于债转股法定类型,缺乏法律的确认及保护。 首先,法律否认委托贷款委托人与借款企业存在借贷关系。 由于《贷款通则》明确规定,“企业之间不得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融资业务”,因此,即使委托贷款资金及风险均归属于委托人,但委托人对借款人仍无直接借贷关系。委托贷款法律关系必须拆分为两重法律关系,即委托人与受托银行的委托关系及受托银行与借款人的贷款关系。两重法律关系不得合并为委托人与借款人的借贷法律关系。 基于上述原因,虽然法律确认了委托贷款行为,但委托人与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被司法及行政部门所回避。机构投资者以委托贷款作价转为借款企业的股权存在法律风险,或成为借款企业申请合格IPO的法律障碍。 其次,机构投资者以委托贷款作价出资借款企业欠缺法律依据,工商部门执行标准不统一,工商登记存在风险。 虽然现时不乏债转股成功上市的案例,但多为个人贷款债权转为股权。然而, 企业间借贷与个人向企业贷款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法律一直禁止企业间直接借贷及变相融资,机构投资者以委托贷款作价出资借款企业,恰恰处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法律敏感地带。对此,工商行政部门在实际执行中,因无法可依,又缺乏司法实践的明确指引,审批登记标准难以统一。大额企业资金拆借形成的债转股,基层工商部门在具体操作上,有的认为合法有效,给予办理;有的认为不合法,不予办理。 综上,机构投资者以委托贷款作价出资借款企业,顺利进行工商登记存在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法复〔1996〕6号)》(以下简称《批复》)规定,委托贷款纠纷中的诉讼权利人是受托银行。委托人只有在受托银行坚持不起诉时,才有权提起诉讼。并且,委托人提起诉讼的对象只能是受托银行,而非借款人。《批复》反应了司法机关限制委托人对借款人直接行使权利的态度。委托贷款债权转股权的被动法律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2. 委托贷款风险 (1) 借款企业丧失还款能力风险。 由于债权具有平等性特征,委托人对借款公司的债权,不能通过双方协议方式获得优先于其他债权的特权。在借款企业丧失还款能力甚至发生破产时,委托人只能与借款企业其他债权人排在同一受偿位置上主张债权。这就为贷款足额清偿带来风险。 (2) 银行贷款审查力度不足风险。 委托贷款中,委托贷款的对象和用途等要素由委托人确定,且委托人将承担全部的风险,受托银行缺乏贷款审查动机。实践中,委托银行贷款审查力度不足造成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况比比皆是。银行的审查力度不足将带来银行风控不作为、贷款抵押物质量无保障等风险。 (3) 诉讼风险。 第一,委托人对借款人无直接诉权,加大了委托人维权风险。 根据《批复》规定,委托贷款纠纷中的诉讼权利人是受托银行。委托人只有 在受托银行坚持不起诉时,才有权提起诉讼。 现时不少观点认为,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通过签订三方合同,即可使得委托人能够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取得对借款企业的直接诉讼资格。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在三方共同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中,明确委托人有对借款人提起诉讼的权利,也可使得委托人获得诉权。 事实上,主张以《合同法》及民事协议方式对抗《批复》效力,属于无效行为。首先,《批复》是司法解释且属于新法,效力优于《合同法》,在《批复》现行有效的情况下,应当以《批复》的规定为准。况且,《合同法》及民事协议属于民事法律管辖范畴,而委托贷款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法律范畴,利用《合同法》及协议等民事方式排除对委托贷款的金融管控,显然无补于事。 第二,纠纷中不排除受托银行消极诉讼风险。 由于银行在委托贷款中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诉讼中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在借款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