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观音岩1号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案设计.docVIP

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观音岩1号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案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观音岩1号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目 录 1.设计依据 - 1 - 2.编制原则 - 1 - 3.工程概况 - 2 - 3.1工程概况 - 2 - 3.2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 2 - 4.通风方案 - 4 - 4.1观音岩1号隧道进口通风方案 - 4 - 5.施工通风管理 - 6 - 5.1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 - 6 - 5.2机构和人员 - 6 - 5.3管理制度与评价 - 7 - 6. 通风对施工的要求 - 8 - 7. 气体监测 - 9 - 7.1主要有害环境因素 - 9 - 7.2污染防治措施 - 9 - 7.3主要检测对象 - 10 - 7.4气体检测和应急警报系统 - 10 - 7.5上报频率 - 11 - 观音岩1号隧道施工通风专项方案 1.设计依据 (1)本标段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2)《观音岩1号隧道设计图》及相关的隧参图等; (3)本施工组织设计参照如下标准及规范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铁建涵[1995]95号〕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4-2009〕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2003 第29 号令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铁路混凝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4)施工现场调查情况及相关参考资料等。 2.编制原则 (1)科学配置的原则 科学配置通风设施,风机型号,功率与风管直径必须配套,达到低风阻,满足低损耗高送风量要求。 (2)经济合理的原则 理论计算隧道内需风量,风量以满足国家标准为原则,达到既满足现场施工,又节约能源的目的。 (3)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 尽量利用现场现有的通风设备,既达到合理利用又满足施工通风的要求。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况 观音岩1号隧道全长660m,进口里程D5K590+255,出口里程D5K590+915,双线隧道,设计为12‰单面上坡。全隧除D5K590+533.487~+915段位于半径R=1605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进口紧邻那招河大桥,全隧最大埋深约为75m。以Ⅴ级围岩为主,Ⅴ级围岩605m,Ⅳ级围岩55m。 3.2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1.地形地貌 隧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形右高左低,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160~1375m,最大高差约215m,自然坡度15~40°不等,局部形成陡坡。地表植被较发育,主要生长杂草、灌木、部分为荒山,斜坡地带基岩零星出露。隧道进口段位于中坝乡,出口段位于田坝村附近,两端均有便道与迤沙拉大道相通,洞身北面为兴隆变电站,通便道,交通条件较好。 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无常年地表径流,多为季节性冲沟水,雨季沟槽内有少量坡面流,流量变化大且快,受大气降水补给。 2)地下水 隧区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不大,多以渗流形式由线路右侧向线路左侧及进、出口低洼地带排泄,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由于区内沟槽切割深,地势较陡峭,地下水及地表积水排泄较快,隧道开挖不会遇到较大涌水。 3)水化学特征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区段内地表水,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与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 3.地质构造 隧区地处扬子准台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构造以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多期活动性特点。区内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晋宁期及不明时期侵入岩呈交错穿插状态分布;段内未见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测得节理产状N20°W/23°SW、N60°E/49°SE、N68°E/35°NW、N30°W/90°等。 4.地震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四川赛斯特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成昆线攀枝花-米易铁路区域性地震区划报告》(2011年8月),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隧区不良地质为滑坡,无特殊岩土。 6.气象 本段线路均走行在攀枝花境内,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多(全年2300 至270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