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社会与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社会与价值观念 传统社会组织 传统社会关系:人群的结合方式 血缘:宗族亲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地缘:邻里乡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业缘:同业同行:隔行如隔山 神缘:教会教友:四海之内皆兄弟 维持初民社会秩序的两条路径: 神人关系-西方社会、血缘关系-中国社会。 选择血缘关系的优越性:形成秩序的天然便利,具有深厚广谱的统治资源。 中国古代社会关系的起源 人类之生,同于禽兽。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伏羲仰观像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宗法族制(家族制度、宗族制度) 建立在血缘氏族基础上的、以父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组织形式。 要素1:宗或家。家,居也,从穴、猪,屋下复猪。即中国古代社会规定嫡庶系统且奉一人为主的法则。 要素2:族。族,从方人,矢,部落畋猎相争夺,各树矢标以别众人。即凡与血缘有关系的所有人。 宗法族制的特征: 血缘性:宗法族制存在的前提 聚居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族而居。 等级性:由血缘关系确定的生物学差序。 礼俗性:依据约定俗成的习惯维护秩序。 封闭性:以血缘地缘为圈子的自我生存。 稳定性:由固定生活方式、心态观念所维系的亚文化传承。 血缘实体特点 1、血缘关系分为血亲与姻亲,父亲以父族姓氏为标识,结合同父共祖的群体,保持确立祖宗的地位(“为先祖主,宗人所尊也”)。姻亲有母族或妻族,其姓氏加夫家姓氏,处于从属地位。 2、宗分嫡庶大小。“继祖为宗,继祢为小宗”,嫡长子继承宗主是大宗,百世不变,其他嫡子和庶子所继承为小宗,五世而迁。以大率小,大宗决定主祭权、财产支配权。 3、姻缘关系为维持家族延续,娶妻娶媳、生儿育女、妇人贞操关系到家族血亲维系,必须向家族负责。 4、尊老敬老,老者有资格担当“族长”、“门长”。其职责重于决策、监督和发号施令。 聚居的村落与民居 五服制度:血缘等级差序格局 “五服制”从孝服上分为: 斩縗(最重孝服):父亲、嫡长子 齐縗(次重孝服):祖父、众子、昆弟、叔伯、嫡长孙 大功(稍轻孝服):曾祖父、众孙、侄子、堂兄弟、 小功(次轻孝服):高祖父、叔伯祖父、堂侄、侄孙 缌麻(最轻孝服):族祖父、族叔伯父、族兄弟、曾孙、玄孙、曾侄孙、堂侄孙 从守孝上分为:三年、一年 、9月、5月、3月 家族血缘制度的事像: 1、修家谱、排辈分、别亲疏、定尊卑 2、立家法、制宗约、订族规、明礼仪 3、建祠堂、祭祖宗、立牌坊、传香火 家谱、辈分、亲疏尊卑 家谱:谱牒,记录家族世系和成员事迹的谱表、文书,强调万世一系,光宗耀祖。 辈分:六亲(父母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亚、父子兄弟叔伯祖父从兄弟曾祖父从兄弟族兄弟) 孔子后裔: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家法、规约、礼仪 家规家法:朱子家训,颜氏家训 人生礼仪:对家族血缘的补充巩固 1、诞生礼:剃发礼、抓周礼、命名礼 2、成年礼:冠礼、男弱冠、女及笄ji 3、婚礼: 4、寿礼: 5、丧礼: 慎 终 追 远 祠堂、牌坊、祭祖、 宗庙制度起源于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设置家庙、祠堂供奉祖先。 陆游:王师平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牌坊为本家族中有功业、有事迹的人树立,借以教育后代继承家族的传统(如贞洁牌坊、状元牌坊等) 家 国 同 构 君 权 至 上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分类 福、禄、寿、喜、财 人:三才(天地人):天为人而立,地为人而成,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为贵。 生:一切以生命存在、延续为基本准则,“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传》) 性命:中国文化历来视“安身立命”、“成家立业”、“保身家性命”为人的基本生存准则。 传统个体人生追求的目标: 福、禄、寿、喜、财 福 民间理解的“福” “丰衣足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儿孙满堂”、“多子多福”。 “平平安安,福莫大焉。” 《礼记》:“福者,百顺之名也” 反映的是农业社会、宗法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 祝福与祈福 祝福词: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福·福气·福音》记载祈福习俗20种 “福星”高照、“天官”赐福,福神阳城,祭龙王祷福,祀灶祈福,爆竹迎福,数罗汉祈福,驱邪致福,百业祈福,“风水”致福,看相问福,寺庙摸福,摸物祈福,贵人赐福,干亲赐福,取名求福,巧借“五蝠”,福“倒”临门,岁终祷福。 祈福习俗虽不科学,甚至有不少带有迷信的色彩,但确反映人们对福的渴望和祈求,体现了国人“幸福观。 民间关于“福”的信念 告诫或警示如何看待福祸,怎样避祸致福: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福莫长于无祸。” 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