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篆刻学-篆刻的技术与艺术(理论篇 实践篇)
2.双刀边款法 双刀法,是先在印石上写好墨稿后,然后以冲刀法刻之,适于正草隶篆各体。 双刀法的特点是,基本保存笔写的意味,较少露出刀凿的痕迹,与单刀法着意于刀刻的意味有所不同。此外,也有阳文边款,图案装饰款,皆用双刀法来刻。 3. 边款的位置 关于边款的位置,潘天寿先生在《治印淡丛》中说:“具款有—定之面,刻一面者,须刻在印的左侧。刻两面者,始于印之前面(即印向己之一面),终于左侧。刻三面者起于右侧,终于左侧。刻四面者,起于后仍终左侧。刻五面者,起于印后,终于顶上。亦有无论—面二面以至五面均起于左面者,亦有刻一面于顶上,或向己一面者。”(《潘天寿美术文集》) 这段论述讲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单面款均终于右侧(指盖印时印面向下时的左右,以下同),五面款则第四面在左侧,第五面刻在顶上。 第二种刻法是,不管刻几面款,都从左侧刻起。 两者相较,一般以“始于左侧”合理,从前代名家刻印的拓有边款的印谱来看,很多是按照“始于左侧”的方式来刻的。 在有印钮的印石上刻款,单面边款要注意安排兽头所向的这一面,刻多面边款,仍以这一侧为边款的第一面,便于配上锦盒一开盒就可以看见。 4.边款的章法 刻边款如同书写一幅小型的书法作品一样,也有一个章法构图问题。 刻单面款,章法的式样较多,一般不宜刻的太满,整体距离底线远一些,以留有空白透气为好。如果刻在印石顶上,即为“顶款”,刻几行或一条均可,但须注意印顶和印面的文字,方向要一致。 刻长边款,是一行行刻下去,每面注意行数要相等,行距要匀称,字形大小要一致,每行的末一字,不要离底线太近,以免使用时容易沾上印泥。 (四) 边款的拓印 首先,将刻好的边款的一侧用刷子清除粉屑,成用湿布擦拭干净。近印面处如有印泥或油污,可用肥皂水洗去。使得印壁洁净,字口清晰。 第二,蘸少许清水(用少许粘性的如白芨水之类)将款面潮湿,铺上拓纸(最好是连史纸),要求着水均匀,拓纸不皱。 第三,用吸水性较强的宣纸复在拓纸上,吸去多余的水分,使拓纸与印面贴实。揭去吸水的纸后,用拷贝纸(或其它坚韧而质薄的纸亦可)蒙在上面,一手连纸执住印章,一手用棕刷在拷贝纸上擦刷。因拷贝纸受潮后容易破损,故在刷的过程中,要先轻后重,周到均匀,直到拓纸表面透明可见款面,字迹全部嵌入石内,凹凸明显,便可揭去拷贝纸,开始拓墨。 第四,用拓包蘸墨(墨要浓),在玻璃板或硬纸上轻轻扑打几下,使墨干湿均匀,然后在款面的拓纸上由无字处逐渐延至有字处扑打,如果一遍墨不够,可再蘸墨扑打,逐渐加浓,约三、四遍,直至拓纸字迹清晰均匀,乌黑光亮为止。 第五,上墨以后,待款边四周纸上潮湿处全部干透后,才能轻轻揭下。如未全干,急于揭下,便会在墨拓四周或拓片上出现皱纹而不平整。取下拓款纸,若周围或款纸上有少许皱纹,可在拓款纸上覆以拷贝纸,用棕刷轻轻刷平,拓款之事即告完成。 篆刻的章法也称布局。即笔画或字在方寸大小范围内的安排方法。安排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艺术效果。章法在篆刻中是很重要的环节,是一门比较复杂而极为灵活的学问。如创作一方印章,刀法和印文书法均佳,而章法规划和设计不佳,或组合松散,或拥挤过甚,或重心偏离等等,总体美的表现便因此受到限制,综合效果也就难以拨动欣赏者的心弦。对欣赏者来说,不懂章法常识,就无法真正去欣赏篆刻作品;对篆刻者来说,不掌握章法技巧,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更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篆刻的章法一般说来并无定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印人,受不同历史条件的影响,对章法的运用也就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印人,创作同一内容的作品,对章法的运用也不一样。但是我们从传世的大量印章中还是可以发现,它毕竟有一种“法”,即表现布局中各环节至整体方面美感的一些基本方法。熟悉和掌握了这些表现布局美的一系列共性手法,便掌握了篆刻章法之规律。 1.章法原理 (1)平整规矩,具有平衡感。首先文字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要“就形”处理,既方便又见效;其次,每方印中字的大小、宽窄、粗细、繁简,要均匀妥贴,各得其位。在实际创作中,有不少印文本身笔画搭配均匀,笔画粗细相近,这样在排列后,一般都整齐和谐,可以获得平衡感。虽然有的印文不同,所用的字体也有区别,但是印文都为就形进行结构布局,布排整齐,都获得了平整规矩的效果。用“非就形”的印文也同样可获得整齐平稳的效果,关键在于避免印文位置的左右错杂和字与字之间笔画交错穿插的现象,可以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2)错杂放纵,具有整体感。即印文的排列不受印章形状的局限,往往位置错杂,字与字的笔画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