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通过这一节,我们要划清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界限、明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什么叫做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对立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这两种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承认反映论,还是否认反映论。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客观唯心论认为 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比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对“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主观唯心论认为 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正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而知者,其良知也。” 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的本性吗? 三国时,曹丕逼曹植 ?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所谓反映论。在唯物论的反映论看来,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确指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荀况认为”求之而后得” 韩非认为,“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 他认为所谓先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只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而已。他并且提出了“参验”的观点,即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必须用实际效果加以检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属于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范围,它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唯物和唯心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当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和对立,二者是一致的。 结 语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严重缺陷 第一,它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它就不能科学地规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②它也不可能科学地规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它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最根本的,是它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只看到客观决定主观,看不到主观又反作用客观,看不到主观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 ①它就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②它也就进而科学地规定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3、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1)什么是不可知论? 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能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的,就叫不可知论。 在欧洲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休谟和康德。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划合同部管理办法(样本)计划合同部管理办法(样本).doc
- 计算机图形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计算机图形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
- 计算机安全使用与日常维护计算机安全使用与日常维护.ppt
- 计算机基础第三套答案(满分100)计算机基础第三套答案(满分100).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_在线作业_3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_在线作业_3.doc
-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doc
- 计算机操作系统 模拟试题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模拟试题 1.doc
- 计算机样卷计算机样卷.doc
- 计算机教室招标要求(1、2包)计算机教室招标要求(1、2包).doc
- 计算机期末考试操作题及答案计算机期末考试操作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