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输血传染病输血传染病.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血传染病输血传染病

输血传染病 戴鹏程 一、概述 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血液和血液制品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但输血(血制品)可能发生输血传播感染(TTI)等,严重者可以致命。目前输血安全,尤其是输血传染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狭义的输血性传染病是指受血者输入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或血制品后引起的传染病;广义的输血性传染病是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被感染者(包括献血员、受血者、医务工作者、静脉吸毒者、进行诊疗操作的患者及其它人员)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吸毒、诊疗活动(外科、妇产科、口腔科手术,内科诊疗操作,注射,针灸,器官或组织移植,输血或血制品,内窥镜检查,血液透析等)、纹身、理发、剃须、美容术(穿耳、纹眉、重睑、补唇等)、吸脂术等。 二、能通过输血传播的病原体 目前已知的能通过输血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甲肝(HAV)乙肝(HBV),丙肝(HCV),丁肝(HDV),艾滋(HI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疱疹病毒6,8型(HSV),登革热病毒等等。 细菌:葡萄球菌,结肠耶尔森氏菌,克雷伯菌,沙门菌属,绿脓杆菌等。 寄生虫 : 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克氏锥虫,内氏曼原虫等。 螺旋体 : 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等。 其它 : 立克次体等。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一)筛检之后的血液或血制品仍可能含有病原体 原因: 1.客观因素 (1)“窗口期”的存在 窗口期是指从病原体进入人体至出现可检测出标志物这一段时期,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窗口期长短不一,即使同种病原微生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试剂检测其窗口期长短亦不同。窗口期短则漏检的机率小,假阴性率低;窗口期长则漏检的机率大,假阴性率高。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下面是几种常见病毒的窗口期: 窗口期(天) 平均 范围 HIV 22 6~38 HTLV 51 36~72 HCV 46(82、2代)(54~192) HBV 59 37~87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2)无血清转换 少数病原体的少数株在人体内不发生血清转换,不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或产生变异抗体,故亦会产生假阴性结果,如果输入这种献血员的血液就有可能造成受血者感染。例如:感染HCV后约有10%的病毒携带者不产生抗HCV,由此造成的HCV感染率约为1/10000~20000单位血液。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3)不同亚型或遗传变异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原体(RNA病毒多见)不断发生基因突变和存在多种亚型。如病原体发生基因突变,则原有的试剂或实验方法就可能检测不出突变后的病原体。许多病原体存在多种亚型,而现在的检测试剂大多无法达到同时检出所有亚型的要求。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4)筛检的有限性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在献血员中筛检已知能通过输血传播的所有病原体,故那些没有常规检测的病原体如存在于献血员体内就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5)即算是目前最先进的检验方法,也受现代科技水平的制约,也就是检测的灵敏度水平。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2.主观因素 (1)误差 包括贴错标签,错误发放血液 (血制品),标本混杂,操作错误等。 (2)观念错误 有部分人甚至少数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输血有益无害,对输血适应症掌握不严,没有尽量做到成分输血。 (3)管理不力 3.社会因素 某些不良习俗和行为,如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当今传播HIV、HCV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导致输血性传染病的因素 (二)血液采集、制备与输血操作过程中的医源性污染 1.采血污染 2.制作过程污染 3.原辅料污染 4.储备过程污染 5.器材及环境污染 6.工作人员受感染 (三)受血者抵抗力低下 四、输血传播传染病的特点 1.输血传播传染病只发生于有献血、输血史、与血制品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过其它有创性医疗操作或有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的高危人群。 2.有明确的感染时间和潜伏期,其潜伏期短于其它传播途径所致相同疾病。因为有共同的感染途径,重叠感染、共同感染的发生率高。 3.受血者发生输血传染病情况与所输入的血液、血制品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发生率与输血次数、量呈正相关。 4.输血传染病流行情况与所处国家(地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 五、输血传播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1.必须有献血、输血(血制品)史,或与血液(血制品)密切接触史,或曾静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