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授课全套课件 选修1 第7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ppt

高中历史新授课全套课件 选修1 第7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新授课全套课件 选修1 第7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不同点 背景不同:商鞅:发生在社会转型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不同: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不同:商:成功 王:失败 * * 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 知识回顾: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权、钱、兵” 削实权 制钱谷 收精兵 财困 增设官 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贫 局面 积弱 局面 一、王安石变法背景 1、“三冗”“两积”的局面,社会危机严重 兵败 冗官 冗兵 80%29250469束) 草 80%30472708石) 粮 102% 7422768 7255640 8745535(匹) 绢帛 30% 994014736822541(贯) 钱 所占比例 军费开支 支出总额 收入总额 收入项目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 王小波、李顺起义 2. 农民反抗斗争 1)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民反 4400万(贯) 1233万(贯) 总计 715万(贯) 355万(贯) 盐税 1710万(贯) 428万(贯) 酒税 1975万(贯) 450万(贯) 商税 庆历年间 景德年间 项目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宋与辽、西夏连年征战 3. 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激化 一、王安石变法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阶级矛盾激化 3、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危机 财困 兵败 民反 庆历新政 【范仲淹】(986-1052),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后失败被贬 内容:整顿吏治为中心 人物:范仲淹 夭折原因:触犯了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子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时入朝主张变法,未被接受。 公元1068年,19岁的宋神宗赵顼(xū)登上皇位,他见国势衰弱,想有一番作为。一心想改变国势日渐贫弱的局面。为此,尽管遭到大官僚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他还是坚持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1、目的: 2、核心内容: 巩固封建统治 富国强兵 3、具体措施: 二、内容 1、富国:理财措施 市易法 作用 内容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青苗法 措施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政府出钱收购滞商品、 短缺时再卖出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按土地大小收税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二、内容 政府采购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限制商人牟取暴利 2、强兵:军事措施 保马法 将兵法 作用 内容 “省兵”措施 保甲法 措施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同时减少军费开支。 禁军固定辖区,有固定将领训练。 加强军事训练, 充实边防力量。 百姓为政府养马 减免部分赋税 节省开支、提高马匹数量和质量、提高战斗力 精简军队、裁汰冗员 减少军费开支 “三保一省” 3、科举选官 整顿太学 选官 改革 科举制 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择优录取 扩大了选拔人才的途径和灵活度。 三、结果 1、失败原因: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主要 ③宋神宗去世,保守派上台 2、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直接原因) (1)进步意义: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