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pdf

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

远古时期以来宜昌至宜都长江河床的变迁 杨 华 1 ,朱永禄2 (1重庆师范大学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 400047 2 重庆市合川文物管理所,重庆 401520) 摘 要:宜昌至宜都段长江河床地质结构复杂,河槽、平缓河床、缓坡、河漫滩、江心洲无所不有。大约从 距今1万年以来,人类开始在长江两岸定居,由于长江洪水历年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迫使两岸的居民 们不断向后坡、后岗移居。本文从地质、地理、水文、生态环境、历史文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等方面综合对 此段河床沧桑变迁历史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党和人民政府在治理长江时提供翔实的资料依据。 关键词:远古时期;宜昌;宜都;长江河床;变迁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0)02—0038—10 长江西陵峡出口处的宜昌南津关,在地理学上, 人类在这一地带生存、活动的悠久历史。根据分布 依据长江流域以及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在江边的这些古人类居住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我 以此为界,将南津关以西划为长江上游,南津关以 们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自 8500 多年以来长江河床的 东划为长江中游。由南津关向西至四川宜宾的长江 万年沧桑。分布在长江两岸的远古时期人类居住遗 段,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川江,而川江的东段则 址因受长江河水的冲刷,绝大多数都遭到了严重破 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峡谷内千岗壁立、群峰 坏,其数千年前的原始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调 竞秀,其江面狭窄,河谷呈“V”型,水流湍急,最 查和考古发掘的材料获知,长江河床大体经历了由 大流速每秒可达 7 米左右,年平均流量为 4570 亿立 深变浅,由窄变宽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 方米,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边第一级台地的河坎长年遭受江水的侵蚀,致使不 西陵峡出口处往东,为丘陵、平原地带,江面 少遗迹地段(如红花套遗址处至宜都城关)形成了 渐宽。宜昌至宜都河段,地处长江中游之上部,这 宽阔的河漫滩,每至枯水季节,这些河漫滩之宽 (由 一河段河床变化无常,地质结构复杂。在此河段, 现今河坎至长江)往往可达数百米。 有深切的河槽、平缓的河床、厚达数十米的砾石堆 那么,在这上自宜昌南津关(西陵峡口处)下 积和数米厚的沉积层堆积,还有两岸冲激而成的缓 至宜都城关全长 100 余公里的江段上,远古时期的 坡、河漫滩和江心突起的沙滩。 长江河床、河道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尤其进入有 据考古与发现资料,在此段长江两岸(主要是 载历史时期以后,此河段的河床、河道、江心洲又 右岸)的第一阶段地面上,至少在距今 8500 多年以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其河床之渐宽、洪水侵蚀两 前,远古人类就开始在这一地带繁衍生息,同大自 岸、自然地理环境遭破坏、人类生存受威胁以及人 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并在长江古文明的建设中 们又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治理长江、建设长江等等, 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考古学发现了这些分 本文将就上述问题来展开讨论。 布在长江边的古文化遗迹,这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 ———————————— 收稿日期:2010—0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08XKG001) 作者简介:杨华(1955—),男,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