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读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读书笔记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读书笔记 卷一 章一 ?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 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 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 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 ?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这 样,前者就比那些不能记忆的更明敏而适宜于学习。那些不能听声音的,虽也明敏,可 是不能受教诲:譬如蜜蜂,及其它相似的种属;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的那些动物, 就可加以教诲。 ? ? 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 智而生活。现在,人从记忆积累经验; ? ? 同一事物的屡次记忆最后产生这一经验的潜能。经验很象知识与技术,但实际是人 类由经验得到知识与技术;浦罗说:“经验造就技术,无经验就凭机遇”。从经验所得 许多要点使人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作成这样一个判断:加 里亚沾染过这种病,于他有益,苏格拉底与其他许多病例也如此,这是经验;但作成这 样一个判断:所有具备某一类型体质的人沾染过这种病,例如粘液质的或胆液质的人因 病发烧,都于他有益,——这是技术。 ? ? 在业务上看,似乎经验并不低于技术,甚至于有经验的人较之有理论而无经验的人 更为成功。理由是:经验为个别知识,技术为普遍知识,而业务与生产都是有关个别事 物的;因为医师并不为“人”治病,他只为“加里亚”或“苏格拉底”或其他各有姓名 的治病,而这些恰巧都是“人”。倘有理论而无经验,认识普遍事理而不知其中所涵个 别事物,这样的医师常是治不好病的;因为他所要诊治的恰真是些“个别的人”。我们 认为知识与理解属于技术,不属于经验,我们认为技术家较之经验家更聪明(智慧由普 遍认识产生,不从个别认识得来);前者知其原因,后者则不知。凭经验的,知事物之 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家则兼知其所以然之故。我们也认为每一行业中的大匠师应 更受尊敬,他们比之一般工匠知道得更真切,也更聪明,他们知道自己一举足一投手的 原因(我们认为一般工匠凭习惯而动作,——与非生物的动作相似,如火之燃烧——趁 着自然趋向,进行各自的机能活动,对于自己的动作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我们说 他们较聪明,并不是因为他们敏于动作而是因为他们具有理论,懂得原因。一般说来, 这可算是人们有无理论的标记,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者不能执教; 所以,与经验相比较,技术才是真知识;技术家能教人,只凭经验的人则不能。 ? ? 又,我们不以官能的感觉为智慧;当然这些给我们以个别事物的最重要认识。但官 感总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所以然之故——例如火何为而热;他们只说火是热的。 ? ? 当初,谁发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术,就为世人所称羡;这不仅因为这些发明 有实用价值,世人所钦佩的正在他较别人敏慧而优胜。迨技术发明日渐增多,有些丰富 了生活必需品,有些则增加了人类的娱乐;后一类发明家又自然地被认为较前一类更敏 慧,因为这些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在所有这些发明相继建立以后,又出现了既不为生 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世快乐为目的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閒暇的 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閒暇。 ? ? 我们在“伦理学”中曾已讲过技术与知识与各种官感的分别;这里所要讨论的主题 是大家用来阐释事物的原因与原理的所谓智慧;因此,如上所述,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 些官感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 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 原因的知识。 章二 ? ?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索非亚〉是那一类原因与原 理的知识。如果注意到我们对于“哲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定: 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所难知的事 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得,这就不算智慧);又,谁能更擅于并 更真切的教授各门知识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 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 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 ? ? 这些就是我们关于智慧与哲人的诠释。这样,博学的特征必须属之具备最高级普遍 知识的人;因为如有一物不明,就不能说是普遍。而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最难知的;因 为它们离感觉最远。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所包涵原理愈少的学 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确,例如算术与几何〈度量〉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