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儿童绘画表现形式探讨社会文化差异与特质北京市与龙山县儿童以画诠释我未来的家庭的差异
章薯i艟≯≯i灞蜜曩÷。霉曩华人羹。豢t育交蕾垒论交售从儿童绘画表现形式探讨社会文化差异与特质——北京市与龙山县儿童以画诠释“我未来的家庭”的差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周春花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与龙山县儿童以画诠释“我未来的家庭”的差异,为我们理解儿童绘画认知 发展的文化特质提供了独特视角。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北京市与龙山县学生的绘画表现类似于瑞典、台北地区、金门县学生,倾向于将窗户位置安排在中心位置或旁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绘画表现特征来看,北京市与龙山县儿童分别在“人物样式”中的“人物面部轮廓”、“转化为二维空间”的“作画观点”、“环境特征”三方面差异显著:龙山县儿童更倾向于喜欢表现人物正面轮廓;北京地区儿童偏向于从屋内的观点作画,龙山县儿童习惯从屋外的观点来绘画,而且龙山县儿童比北京市儿童采用x光画法的比率要大:相对于北京市儿童,大多数龙山县儿童倾向于表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形象。这些绘画选材和构图的不同,体现了地区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且,儿童绘画发展水平呈现出内部不一致性。关键词:儿童绘画认知地区习俗文化非普遍性绘画发展观研究背景与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概念的形成与运用是人们认识事物及分类事物的心智基础,其中包括对 语言文字及人类所创造的其他符号的运用。陈琼花认为,概念的发展,是有关人主体的心智、外在客观 世界、入主体与客观世界间的互动、以及人主体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社会与物质界的脉动1。美术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之一,Goodenough和Piaget都将儿童美术视为是其心智或概念成熟之标记2,KathyRin93将儿童看作是自我世界的意义共同建构者(CO—constructor)和行动者,文化行为是儿童及其环境的中介(mediator),美术制品(artefacts)同语言(1anguage)、游戏(play)一样,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文化交流的中介工具(mediatingtools)。因此,研究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的特质是研究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一环。从目前所存有的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理论来看,有普遍性与非普遍性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发展观, 以年龄为参考值,将儿童绘画认知发展分为若干发展的阶段,阶段内有内部的一致性、形式的逻辑与智力的表征,最具代表性的是Lowenfeld的儿童美术认知发展阶段论:涂鸦期(2-4岁)、样式化前期(4—7岁)、样式化期(7-9岁)、党群期(9-11岁)、推理期(11—13岁)。从非普遍性认知发展观来377重.,■.量鼻华人奠术t膏变蕾●j蕾童■沁-it毫r,看,儿童美术认知发展与年龄没有形成固定的关系,艺术创作表现的发展,因异质的文化脉络与个体 差异而有所不同,这种观点的代表者有Feldman,4他认为艺术基本上不是一个共通性(universals)的活动,是非共通性(non—universals)的发展成就,文化对儿童绘画认知的发展影响愈来愈大。另外,Arnheim5认为,再现概念是区别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标志,在绘画上,从知觉到再现,不是单纯的复制外在物像的过程,而是再现概念的发明,儿童绘画认知的发展是基于一种绘画的逻辑。他从再现的概念(RepresentationalConcepts)、绘画作为动作(DrawingasMotion)、原始圆圈形象(ThePrimordialCircle)、区别律(TheLawofDifferentiation)、垂直线与水平线(VerticalandHorizontal)、倾斜(Obliqueness)、部分间的融合(TheFusionofParts)、大小(Size)、被误称的蝌蚪人物(TheMisnamedTadpoles)、转化为二维空间(TranslationintoTwoDimension)等方面加以论述。还有一些学者从非西方文化之视角来研究儿童美术,认为文化背景、美术家能力是美术作品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象征、空间描绘等整体上研究儿童绘画作品,在研究儿童绘画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文化因素(Court,1989:NewtonandKantner,1997:Miljkovitch,1979)60本研究中,以非普遍性发展观为指导,从儿童的图像符号创造,以及从不同的文化脉络背景出发,试图了解儿童绘画作品是如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许多研究者已经证明在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中,愈在早期,其绘画表现的形式愈具普遍性,当儿童 愈趋成长,其绘画的样式则较具有文化上的差异,Winner(1982)提出从9岁或10岁起,儿童绘画时,倾向于混入其文化的习俗7。因此,研究小学五年级学生(约10岁左右)的绘画作品,应该是研究绘画文化特质的一个切入点。瑞典的SvenAnderson(1995)8比较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232个小学5年级儿童的作品,其中包括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民大会堂维修改造总体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书.docx
-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doc
-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策略选择_573.doc
-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
-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doc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doc
- 人格课件6-人本人格.ppt
-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应对.doc
- 人民币汇率风险度量开题报告.doc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doc
- 银行实习心得体会(32篇).docx
-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带答案.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pdf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附试卷命题意图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
- 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新版.docx
-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pdf
- 龙口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pdf
- 2024年公司医疗管理制度3篇 .pdf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新版.docx
- 讲普通话演讲稿(精选25篇)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