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展中的拌种剂市场.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中的拌种剂市场

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能促进作物生长,包衣后出苗率较高,出苗较快,出苗较整齐,根系较发达,幼苗粗壮能抗逆,颜色较青绿,分蘖较多,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较均匀,增加产量。 对种子安全: 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种衣剂之一。即使以两倍于推荐用量包衣,也不会影响种子出苗。包衣后的种子不必马上播种,可以储存很大时间。禾谷类种子拌后能存放1.5—2年而不影响发芽。因此,处理后当季未用完的种子来年仍可使用。 对人畜安全: 低毒,其毒性比食盐还低。 * * * * * * 吸收部位 根、茎、叶、种子(种皮) 快速吸收 最快时,30%的金雷有效成分在 30分钟内被植物吸收 传导 - 主要通过木质部内吸传导至新生组织-有效保护新生叶片 吸收部位 根、茎、叶、种子(种皮) 快速吸收 最快时,30%的金雷有效成分在 30分钟内被植物吸收 传导 - 主要通过木质部内吸传导至新生组织-有效保护新生叶片 发展中的拌种剂市场 苏研市场部李春雨 * * 拌种剂发展历程 早在1926年就有学者提出种子包衣问题;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首先提出“种衣剂”概念,70~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美国应用重点是玉米、棉花、大麦、蔬菜;英国是大麦、小麦、牧草;日本是水稻、蔬菜;意大利和德国是蔬菜、小麦;瑞士是蔬菜、花卉、苗木;荷兰是花卉、蔬菜。可见均是围绕各国主要农作物而发展的。 * * 中国拌种剂发展历程 我国使用种子处理剂的历史悠久,但是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起步较晚。 1976年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研究所对甜菜种子包衣进行了研究; 1978年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了甲拌磷与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复配拌种剂; 1981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开发用于牧草种子飞播的种子包衣技术; 1982年前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种衣剂系列产品的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 * * 中国拌种剂发展现状 我国每年需商品种子350万吨,而经过种子包衣处理的仅约10%; 中国现有拌种剂主要用于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种衣包衣应用很少,仅占整个种衣剂市场的5%; * * 老一代拌种剂仍为市场主流 中国拌种剂市场目前两极分化严重。 据统计,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克·福悬浮种衣剂、福·酮种衣剂等老一代产品目前仍是市场主流,该类产品用药成本低廉,亩使用成本约5元左右(以零售价计); 以小麦拌种剂市场为例,以上产品目前仍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 老一代拌种剂拌种效果有限,就具体防效基本没有达到拌种的目的:全蚀病横行、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发生量持续上升、蚜虫仍是各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二点委夜蛾爆发。 农民对老一代拌种剂普遍持怀疑或摒弃的态度。 * * 农民对农田的投入意识产生巨大变化 根据中国政府公开的相关数据,自1995年至2010年,农民人均种植收入由354元跃升至1723元。农民种植收益的提升注定导致用药积极性的提升,农民已具备接受高成本植保药剂的经济基础; 历史同期农民的人均打工收入由354元跃升至2431元,增幅明显大于种植收入,即农民以往在耕作中忽视的劳动力现在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中国平均亩投入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已清楚认识到自身劳动力的可贵性,任何可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耕作模式或植保措施势势必成为农民所渴求的。 * 1578 2253 3256 5919 1%% 6% 9% CAGR CAGR CAGR 单位: 人民币 per capita 农民收入 简单、易行、节省劳动力、高效,已逐渐成为农民选择植保措施的首要要素。 新一代拌种剂被农民迅速接受 新型的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噻虫嗪等新一代拌种成分,由于其明显的持效期优势,有效见面农民后期喷雾用药,迅速被农民接受。 新一代拌种剂近年来增量迅速,亩使用成本基本介于20元~40元之间,部分品种使用成本更高,如全蚀净亩用药成本接近50元;玉米拌种用康宽+优拌组配,亩用成本接近60元。 * * 市场实践证明,如果可通过切实有效的拌种,减免农民后期用药,农民对拌种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惊人的。 国家政策明确引导农民拌种 国家农业部于2010年10月份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国作物拌种率提升至70%以上;提倡和推广吡虫啉拌种,明确成为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重点工作项目; 2011年4月农业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