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记文章阅读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养成良好习惯 ①打草稿。 ②条理作答。据分分点,逐条作答。条理性好。答案内容不重复。 ③细致作答,不说套话。 ④书写正确、清楚。 精读 审题 区间 净化 提取 比较 合并 提炼 据分分条 打草稿 工整书写 课标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年份 体裁 题目 作者 体裁 题目 2007 小说 《林冲见差拔》 施耐庵 传记 《叶圣陶在四川》 2008 小说 《二十年后》 欧·亨利 传记 《盛怀宣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2009 小说 《孕妇和牛》 铁凝 传记 《寻找教育的曙光》 (陶行知) 2010 小说 《保护人》 莫泊桑 传记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011 小说 《血的故事》 林海音 传记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 2007—2011年全国课标卷现代文阅读文本统计表 文体超级稳定——小说、人物传记 小说——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人物传记——国内人物,不同历史时期,涉及教育、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 “稳”——备考重点也应该从散文转移到小说和传记上来。因为体裁变了,相应的设题角度也会有所变化…… 结论: (二)考查形式 最大的变化:选考。 这就要求——对两类文本进行有效训练的同时,还要指导选考,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两个文本的难易程度迅速做出判定和选择,以便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 题型:五选二的客观题和探究题。 全国课标卷设四道题:一道五选二的客观题(5分),两道简答题(各6分),一道探究题(8分),共计25分。五年来稳定不变。 二、现代文阅读备考的两个着力点 1、提高效率,增强两种意识 (一)文本意识 ①“到什么山什么歌”——注意文本不同特点,根据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各自特点确定阅读重点。 ② “尊重并利用原文”——回答问题时要立足文本,即尽量使用(整合或转换)文本中的词句回答问题。 ③“一切向中心看齐”——要注意试题与文本主旨的关联性,即在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二)索隐意识 ①“读隐”——要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弄清楚作者的言外之意,筛选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包括作者的褒贬、情感;人物言行等所反映出来的性格、思想;事件所蕴含的哲理等; ②“审明”——要通过认真审题,弄清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努力将题干的限制内容变成解题的提示。 2、化繁为简,注重四个问题 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命题重点。 归纳整理各地高考试题的设问角度,就不难发现,尽管测试题目的具体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大致不会超出: ① “写了什么” ——内容 ② “为什么写” ——主旨 ③ “怎么写的”——手法和技巧 ④ “写得好不好”——鉴赏和评价 如果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以上两种意识,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四个问题,它必将成为学生解答现代文的拐杖。 指导思想……扎实地操作训练…… (一)文本意识 (二)索隐意识 ① “写了什么?” ② “为什么写?” ③ “怎么写的?” ④ “写得好不好?” 三、规范训练——现代文阅读备考的核心 学生考情分析: 一看也懂,一答必丢,偶尔做对得了满分,自我评价是纯属巧合。 事实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快速掌握解题的大体思路: 精读文本——审读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画出关键词句——整合要点写出答案。 其二,做好最主要的“功课”——整体感知 “切分意识”: 一边读文章一边概括每段内容,并把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归纳起来,从而将文章内容大致分成几部分。 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即边读边思考,对每段内容有个大致印象,从而联系起来大略了解全文内容、中心和结构层次,为继续阅读做好准备。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其三,阅读中要养成圈划重点词句的习惯 ①用线标注与文章思路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总起/总结/过渡句;时间/地点/对象/顺序变化的词;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性代词。 迅速梳理出传记中传主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掌握段落重心,理出全文思路。 ②用圈圈出流露或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一般为议论性、抒情性的词语或句子。比如小说中显露人物性格、情感的动作、语言,传记中对人物性格、行为的评价等。圈的过程是对文章主旨的初步提炼过程。 以上三点并不割裂,依据文体特点整体感知和圈划重点词句是同时进行的,圈划文章并不难,难的是要养成习惯,使习惯成自然。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