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研讨2
尚 书 大 纲 《尚书》的历史意义 《周书?金滕》的选文 研讨 第一种解释 尚书 【古代官名】 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 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和御史、史书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选拔。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已经很高。 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清未增设外务、邮传等部,主官亦称尚书。宣统三年,始改尚书为大臣。 第二种解释 【儒家经典之一】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周书?金滕 题解——《金滕》的由来 《金滕》写成于西周初年,所反映的史实是可信的。对研究周初复杂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武王胜商后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三监中伤周公,勾结殷商遗民背叛周室。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骨肉之间产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并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得知金滕之书,成王打开金滕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受感动,翻然觉悟,出郊亲迎周公。史官记录了这件大事,叫做《金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文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即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壁秉圭,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诋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钥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豫:安。 二公:指太公禾召(shào)公。 穆:恭敬。功:质,今言抵押。自以为功,即以身作抵押。 戚:读为祷,告事求福。未可以戚我先王,是反问句。 三坛: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 墠(shàn):祭祀的场地。 植:古“置”字。 璧:圆形的玉。 圭(guī):上元下方的玉。古代祈祷要用圭、璧等。 太王:武王的曾祖父,名古公亶父。 王季:武王的祖父,名季历。 文王:武王的父亲,名昌。 史:史官。 册:写册书。 惟:语气助词。 元:长。 某:指周武王姬发。 遘堣:遇到。 厉:危。 虐:恶。 是:这时。 丕子:读为布兹。兹是席名,布兹就是布席。举行祭祀,先须布席,所以布席就是助祭。 仁若:柔顺。 考:巧。 材、艺:都指技术。 乃元孙:你们的长孙。 乃:始,初。 命:见命,被命。被命于帝庭。 敷:普通。 佑:读为有。 下地:人间。 祗:敬。 坠:丧失。 宝命:指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 即命:就而听命。 归:归于三王所有。 屏(bǐng)收藏。 一:都。 习:重复。 启:开。 钥:写兆书的竹简。 书:占卜的书。 体:兆形。 命:告。 攸:所。 俟:期待。 予一人:周公自称。念予一人,念我永终是图的至意。 翼日:明日。 瘳(chǒu):病好了。 第一段,记周公祈求先王让他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