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与规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面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与规定

地面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一、为了加强地面动火作业管理,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消防安全,制定本规定。二、本规定适用于地面动火作业,但地面固定动火区作业、固定用火作业,以及煤矿井下作业除外。 三、动火作业,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四、动火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即一级动火作业审批、二级动火作业备案。 五、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一级动火作业: (一)禁火区域内; (二)油罐、油箱、油槽车以及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三)受压设备; (四)5米以上(含5米)的高处动火作业;(五)受限空间空气不能自然流通的动火作业; (六)公众聚集、人员密集、公共娱乐、地下室等场所; (七)现场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八)根据本单位掌握有较大危险的场所。 六、一级动火作业审批方法: 动火作业单位规范填写《地面一级动火作业审批单》(以下简称《审批单》),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报请本公司(厂)级技管部门、安管部门、公司(厂)级分管负责人等审批签字后,经调度室备案,到辖区消防部门办理《地面一级动火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辖区消防部门专职防火员到达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确认后签发《作业证》,动火作业方可进行。区域内未设消防部门的由公司(厂)安管部门负责,指定专人管理《作业证》,办理相关手续。 七、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二级动火作业: (一)非禁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 (二)可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动火作业的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小型容器和小型受压设备; (三)5米以下高处动火作业。 八、二级动火作业备案方法:动火作业单位规范填写《地面二级动火作业备案单》(以下简称《备案单》),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报本公司(厂)级技管部门、安管部门、调度室备案。九、办理《作业证》和《备案单》应规定时限,当班有效,现场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为禁火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按照井下作业规程执行。十一、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和《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以及受压设备焊接等行业法规、规范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动火作业时,按照行业法规、规范要求执行。十二、为规范地面动火作业,加强动火安全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一)凡属一级动火作业未办理《作业证》,二级动火作业未办理《备案单》的一律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二)在动火作业地点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其配置取决于现场易燃物品的性质和数量,可以是水池、沙箱、灭火毯、消火栓、灭火器等;(三)动火作业时必须持相关证件上岗,其它人员一律不得动火作业; (四)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设备、设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待全部问题处理完毕后,方可动火作业; (五)动火作业地点周围15米范围内不准堆放可燃、易燃等物品,如达不到规定距离要求,必须采取清除、封盖等安全措施; (六)高处动火作业时,必须将下方可燃、易燃等物品清理干净,并根据风力、风向加大保护距离;(七)5级风以上(含5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确需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可靠安全措施;(八)对楼层或相连建筑动火作业时,应检查是否有孔洞和裂缝,如不能阻止火星落入下层或相连建筑时,必须对下层或相连建筑的可燃、易燃等物品清理干净后,方可动火作业; (九)对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必须先行采取置换、冲洗等安全措施,经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作业; (十)对沾有油脂的物件和现场油污较多的部位动火作业时,必须先行对物件的油脂和现场的油污进行洗刷,清理干净后,方可动火作业; (十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严禁动火作业; (十二)氧气、乙炔气瓶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间距,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至少保持5米的安全距离。夏季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有防晒措施,严禁在阳光下暴晒,氧气瓶严禁与油脂接触;(十三)动火人员不清楚作业现场情况,不了解动火物件的性质、结构时,不准动火作业; (十四)动火作业时必须落实安全措施,现场操作人、监护人、负责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且现场操作人、监护人同时在作业现场时,方可动火作业; (十五)动火作业完毕,现场负责人、操作人、监护人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十三、动火作业各岗位职责(一)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1、负责办理《审批单》、《作业证》、《备案单》,是动火作业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者;2、全面了解和掌握作业内容、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3、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现场。(二)动火作业操作人1、参与风险危害因素辨识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