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docVIP

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 王文一 姜海娜(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130-02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在术后5个月~3年内仅2例复发,治愈率达到了97.06%。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愈率高,且复发率很低是一种优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近些年来,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发病人群呈逐渐上升趋势,甚至在一些健康人群的体检当中也有发现,说明这些真菌能够在机体抵抗力较低的时候在某一局部导致病变。在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者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情况下更易发生[3],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该病治愈率越来越高,且不易复发。本文回顾分析了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患者在本院诊断、治疗,以及治愈之后随访情况,在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了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4-56岁,平均为44.6岁。患病时间长为6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都是单侧发病,上颌窦发病患者64例,蝶窦发病患者4例。临床上表现为鼻塞25例,涕中带血22例,头痛30例,头面部麻木14例,每位患者伴有2种及以上症状。 1.2 鼻内镜检查:真菌团块滋生膨胀,钩突肥大有20例,鼻中隔弯曲为18例,中鼻甲肥大15例,中鼻道有暗褐色干酪样块状物16例,中鼻甲息肉样病变8例,另有无阳性体征患者7例。 1.3 鼻窦CT扫描 鼻窦腔内有不规则性砂状、点状或者斑片状高密度影,鼻窦壁骨质增厚或者破坏,由于上颌窦被真菌团块生长压迫,使得窦口骨质被吸收,病变常常会膨胀入鼻腔。 1.4 方法 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由前向后手术,对鼻中隔弯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上颌窦病变的患者切掉钩突,使上颌窦开口扩大至1.5CMtimes;1.5CM,清除病灶部位。对蝶窦病变的患者,鼻后孔正中向上1CM的地方开放蝶窦。手术中经常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在手术之后静脉输注抗生素2~4天,不使用抗真菌药物。手术后一个月之内每周复诊一次,拆分术腔粘连,直到鼻窦粘膜恢复正常。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要取病变部位粘膜和干酪样块状物进行病理检验。 2 结果 68例患者在术后随访的5个月~3年内仅有2人复发,治愈率高达97.06%,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鼻内镜下观察到鼻窦引流顺畅,窦腔的粘膜恢复成正常的上皮化,真菌团块已经不见。手术之后对干酪样块状物、病变的粘膜进行了病理检查,证实了真菌的存在,而仅有的2例复发患者极大地可能是因为经常感冒而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又可以称之为霉菌性鼻窦炎,它是一种鼻科常见的特异性的感染性病症[5],病因相当复杂,主要以下4个:一是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是曲霉菌,占总发病人群的80%以上。二是外界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例如长期从事接触花盆、土壤和家禽的人群易发病,另外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发病率明显比北方要高。三是身体因素,如糖尿病和艾滋病患者都是真菌性鼻窦炎的高发人群。四是局部因素,各种引起鼻腔、鼻窦引流通气不畅的因素都会致病,此外上侧的牙齿病变也会致病。该病从病理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1]。而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又被分为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可被分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和真菌球。本文中所研究的正包括了最后两种。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表现有单侧鼻塞,流脓涕,眶面或者面部缓慢隆起[4],隆起无痛,形状不规则,质硬。该病早期的诊断非常重要。若涕中带血或头痛相当严重,鼻窦CT呈现出骨质破坏或者多窦受累,手术时观察病灶部位为泥石样物并有大量稠脓,窦粘膜肿胀、色泽暗红易出血、表面显现颗粒样[2],有很大可能性为此病。当然诊断结果依然要根据病理学来证明真菌侵入了鼻窦骨质和粘膜。尽早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治愈。病灶部位不很严重的话,可使用鼻内镜手术把病变部位彻底清除,留下正常的粘膜,使得鼻窦顺畅地通气、引流;病症严重的话可以运用柯-陆氏手术等。 鼻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