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 2010年11月 第31卷第6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INNERM0NG0LIASOCIALSCIENCES NOV.2010 Vo1.31No.6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 柯西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 [摘要]阿拉善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甘肃,宁夏两省区.阿拉善盟汉语方言较复杂,主要通行 于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的新巴音话受以银川为代表的银吴片方言影响较大,而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其他 地区的左旗民勤话则与甘肃省的民勤方言相似. [关键词】阿拉善盟;汉语方言;历史成因 [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10)o6—0157—03 阿拉善盟方言以阿拉善盟首府所在地阿拉善 左旗巴彦浩特镇方言为代表,《中国语言地图集》 未对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归属作出标示,方言学界 多将其划人官话方言的兰银官话区.阿拉善盟共 有三种方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新巴音话,以民 勤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宁夏话和旗下话,使用人口 占全盟总人数的70%以上;另一种是左旗民勤话; 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老巴音话,即旗下话,其 语音特点接近于北京话.本文研究的阿拉善盟汉 语方言主要指在阿拉善盟使用较广的新巴音 话.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共有声母25个,比普通话 多了舌面鼻音[],唇齿浊擦音[v]和舌根浊擦音 [Y].普通话中的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在阿拉善盟 汉语方言中声母读舌根浊擦音[苫],如饿,安,欧, 昂等.普通话中的齐齿呼,撮口呼零声母音节发音 时声母有轻微的摩擦,音值接近[J],我们仍把这类 声母记做零声母.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共有韵母32个.与普通 话[O]相对应的韵母都读做[3],如博,磨,剥,捉, 罗,说等.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前,后鼻音不分,普 通话中的前鼻音韵母[an,in,Un,yn]在阿拉善盟方 言中都读做后鼻音[D,iu日,y日],如镇=正,金 = 京,婚=轰,寻=熊,这一特点在阿拉善盟汉语方 言中非常鲜明.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共有单字调三个:阴平44, 阳平上51,去声213.普通话的阳平字和上声字单 字调声调相同,如移=以,棉=免,吴=五.但是, 在连读变调时这两类字是可以区分的,例如斜字 ~iEtsq≠写字~iEtsll徒弟thuti≠土地 thuti¨l坛子thantsl≠毯子thants1.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 会形态,方言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人民的迁徙,民 族的融合,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等…(P?在方言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结 合方言的特点和内部语音的差异,笔者认为,阿拉 善盟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行政归属,历 史移民和地理环境三个方面. 一 ,行政归属 方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上的行政归属尤 其是二级行政单位(郡,州,府)归属的变迁对阿拉 善盟汉语方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时期,阿拉善地区荒无人烟.秦统一六国 后,在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汉代阿拉善 [收稿日期]2010—06—30 [作者简介]柯西钢,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157 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辖.汉武帝太初 三年(公元前102年),在此地设居延,休奢两县. 东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置张掖居延属 国.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改设西海 郡,辖居延县.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区分属甘州,肃州 管辖,其间也曾为突厥贵族所占据.唐朝中期,阿 拉善地区隶属安北都护府,都护府的治所在同城, 即今额济纳旗境内.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 年),唐王朝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 自元朝起实行行省制度,阿拉善地区设集乃 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明初,朱元璋派5万大 军征讨集乃路,阿拉善地区隶属为明国之地.明中 期以后,阿拉善地区成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之 地. 清朝初年,阿拉善地区依次成为蒙古鄂尔多斯 部,卫拉特准噶尔部以及和硕特部的游牧之地.康 熙三十一年(1693年),清政府正式设旗编佐,设置 阿拉善和硕特旗,阿拉善改置为旗.自是阿拉善 之名,始渐着于世.在此之前,阿拉善甚少见于史 册.① 1949年,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平解放,之后 阿拉善旗划归宁夏省,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地 区.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后,阿拉善旗改由甘 肃省管辖.1961年,阿拉善旗划分为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两旗,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 区,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1979年,额 济纳旗,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三个旗重新划归 内蒙古自治区. 从历史上看,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长期归属于 甘肃省管辖,因而,今天通行于阿拉善右旗和额济 纳旗的左旗民勤话具有很强的甘肃民勤方言的特 点.声母有唇齿浊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