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评量-MeWorks.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教师教学评量-MeWorks

策略思維(strategy thinking) Bruce Henderson (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創辦人 ) :「策略是謹慎尋求一項行動計畫,以發展企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Bruce Henderson 指出,從差異中可以找到競爭優勢,「你與競爭者的差異,就是你優勢的基礎所在」。如果兩個競爭者使用相同的方式經營,就不可能共存,一定要有所區隔,才可以生存。 策略思維的意義 「策略思維」(strategy):一字源自希臘文字根strategos,意思是「軍事領袖」。二十五個世紀前,孫子解釋其兵法,該策略目的在使國家軍事力量保持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 往小處看,是針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靈活的、具體的以現有的資源、能力為依據,提出的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維; 往大處看,是掌握環境變化的機會,運用靈活的資源、能力去創造和發展,形成有利的格局的思維方式。 Decisions in the Workplace 決策模式 小結:蒐集先前的教學相關資料,教師教學歷程檔案主要用來判定教學成效,與研究出版文章相互補。 * 專業成長歷程平台的建立 * 伍、結語 教學=科學+藝術 教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科學是透過系統化的方法分析教學成效後,再進行改進的一個歷程;藝術則是藉著不斷的求新求變豐富教學。 教師主動參與教學專業成長。 * 學校行政的具體做法: 1.提供公假給有心進修的教師,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相關研討會。 2.建立知識、經驗分享的機制或平台,鼓勵教師分享教學技巧、班級經營策略。 3.邀請專家學者至學校演講或舉行研習會,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4.善用教學觀摩,彼此切磋精進。 5.表揚優良教學、研究、服務老師。 * 謝謝 謝謝 謝謝 * * 給高分、作業少、不刁難學生的教師容易得到高分的評鑑結果。 小班制的老師較大班的老師受歡迎。 選修課較必修課程容易得到好的評鑑結果。 課程安排的時間也會影響其評鑑結果。 重要的教學評鑑指標 課程架構(curriculum structure) 教學過程(use technology) 教學內容與方法(PCK) 教學成效(teaching effectiveness) 學生的就業能力(competencies) ※反對理由:學生非專業人員,難以擔負評量工作 教學評量方式 There are 12 potential sources of evidence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 學生評量, (2) 同儕評量, (3) 自我評估, (4) 錄影帶, (5) 學生面談, (6) 校友評量, (7) 雇主評量, (8) 行政主管評量, (9) 教學研究成果, (10) 教學獎項, (11) 學習成果評量, 以及(12) 教學歷程檔案. (1) 學生評量 I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measure of performance used in promotion and tenure decisions at institutions that emphasiz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mery, Kramer, Tian, 2003).適用於教學成效的提升與教學機構的階段性任務。 有88%的文學院在總結性評量時給學生排名次(Seldin, 1999a). A survey of 40,000 department chair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dicated that 97% used “student evaluations” to assess teaching performance. 小結:學生評量是教學成效評量重要資料來源,可做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但近年來已不是唯一評量的方法。 (2)同儕評量 同儕評量方式有二種: (1) 同儕於教室觀察教學表現 (2) 由同儕檢視教學科目相關文件與教材。 同儕教學觀察:需有評量的量表,評估量表主要為同儕對受評者教學的評估,非只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 量表題項應敘述教學者的內容知識,傳道授業(delivery),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 ( Berk, Naumann, Appling, 2004)。 可多位同儕教師一起現場評量與記錄。 受評教師必須準備下列資料: 對文獻做全新而廣泛的引導 發展教學內容大綱 準備課程計畫 選擇最適合的資料或資源 編寫或選擇講義 運用教學科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T)支持教學 設計教學活動 建構及發展評量工具 小結:同儕評量與學生評量可相互補,可涵括學生非專業的評量,兩者評量所獲得的資料,提供綜合性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