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学概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在生活、生产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名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章 历史沿革 药学 据医史学家研究,人类最先发现的应该是植物,在长期生活中发现某些植物的特殊反应,如服用大黄泄泻、服瓜蒂后呕吐…… ;然后,随着渔猎经济的兴起,逐步认识到动物的作用。所以,早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记载。到汉代,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苏敬等编写由政府标注的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出版,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6年)早800余年;唐武德开元二年间(公元621~714)孟诜橚巢元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皆从火化“补土派”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名医类案》《医学纲目》张介宾《景岳全书》徐大椿《兰台轨范张介宾阳非有余徐大椿逐瘀汤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吴瑭王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砭石石针魏皇甫谧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痱龚庆宣至三年(1343年)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太任,,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四乌贼骨一芦茹丸血枯经闭昝殷着陈自明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人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三有余、四不足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疡医肿疡、溃疡、金创折疡淳于意绿翳青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于阳,阳于阴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盛则病盛则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木曲直火炎上土爱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      自 然 界     人    体 角酸征苦宫商羽侮侮反侮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升清统血升清升清统血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实而不能满奇恒之府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脏与腑脏与腑心与小肠肝与胆精、气、血、津液濡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与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精、气、神三者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能生精摄精、精能化气、精气化神,以及神能驭精等方面。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系统、络脉系统及其连属部分组成。见下表: 二、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一般来说,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 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和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手足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 手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足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手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相为表里的经脉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阴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属大肠而络肺;足少阴属肾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