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心物感应到直达宇宙终极--略论amp;quot;感应amp;quot;的美学意蕴的生成.pdf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美学研究
从心物感应到直达宇宙终极
——略论“感应的美学意蕴的生成
李文玉
摘要:“感应”起源于《周易.咸卦》中先民对男女交感而生人类、万物原始生命意识,《苟子.乐论》首次将
“感应”运用于古代文艺美学,西汉《乐记》则作了更为深入的发挥,便使“感应”成为中国文艺美学中论述艺术
的本质与产生的重要范畴。佛学东渐后又赋予了“感应”新的意义而焕发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苟子;《乐记》;慧远;宗炳
中圈分类号1383一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1)01—64—04
“感应”作为中国文艺美学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范 乐谓之情。”(《苟子.正名:》)②苟子虽然承认“感”这样一
畴,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与原始文化的土壤,与外来 种自然的生命欲望与冲动,但又认为它是违背礼义的,所
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而走向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 以及必须用“礼法”去感化人的自然本性,使之从恶变为
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中。 善。苟子所讲的“感”实际有两重意义,一指人的自然本性
从原始时代的生活与原始思维来看,《周易》咸卦爻辞 之“感”,一指“礼法”的感化之“感”。而在礼法感化中,苟
所记录的原本是表示男女交感的一段巫术舞蹈仪式,这一 子认为“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在《苟子.乐论》中
舞蹈仪式的实质,是原始氏族生命繁衍的需要,表现了先 说:“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义
民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周易》咸卦爻辞有“咸”无“感”, 足以辩而不思,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
《易传》才出现“感”字,E11171“感”取代了表示交感象征义的
心,使夫邪汗之气无由得接焉。”③“接”就是应,邪气不能
“咸”,并将咸卦所涵两性交感、孕育生命的原始隐义推演 与正声相应,只能同类相应:美与善相应,邪与恶相应。正
扩展,提出阴阳交感、万物化生、人伦感和的“感应”说。 因为美善能够相应,所以苟子认为“先王”制“乐”就是要使
“感”“感应”范畴既然是发端于先民对两性感合的生命体 之“足以感动人之善心”,把人追求“乐”的自然欲望引向正
验。升华为天人感应、万物感化的哲学观念,那么它又是如 道。苟子《乐论:》所说的“感”虽然主要还是从“乐”对人的
何进入中国古代美学,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呢? 感动、感化作用来说的,但已涉及以欣赏主体与对象
从审美认识与审美发生的角度运用原始感应思想提 (“乐”)之间的交互作用了,即所谓“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
出审美感应理论的是《苟子》与《乐记》。 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苟子的这种主客交感论在
苟子从人生现实体验出发,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感应 《乐记》当中得到了远为深入的、重要的发挥。《乐论》还在
说,他认为美感由人生自然而生。《苟子.性恶》说:“若夫 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物感应”这样一种艺术、审美发生的理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 论。
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① 《乐记》开宗明义便指出:“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所谓目好色,指视觉美感需要,耳好声,指听觉美感需要。 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
“感而自然”是说美感自然发生。他认为自然地感应外物 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薹)这段
而生发情感,是人的本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 话以简洁而凝炼的语言以及“物一心一音一声一乐”这样种
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 结构关系来说明“乐”的产生和实现过程。“物”是能够引动人
收稿El期:2000—09—2l作者简介:李文玉(1969~),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64·
心的客体审美对象,“心”指艺术创作主体内在情感;“物” 情感,因此它使欣赏主体感物而生之情不局限对某一具体
与“心”要发生作用形成“音”、“声”、“乐”即产生艺术则离 事物的喜怒哀乐,超出有限而达限。正因为音乐、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西文学之"乌托邦"现象概论.pdf
- 中通道"西电东送"规划研究概论.pdf
- 中频感应加热器在机械装拆中的运用研究.pdf
- 中频感应加热炉功率给定信号分析.pdf
- 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研制.pdf
- 中频感应干燥炉常见故障分析与改进研究.pdf
- 中频感应炉功率因数的提高及措施.pdf
- 中频感应炉熔炼铝青铜过程中防止铜水冒涨的办法.pdf
- 中频感应炉的故障分析与处理.pdf
- 中频感应熔炼炉的节能设计.pdf
- 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谈"概论"课程实践教学2+X模式.pdf
- 从磁通量的正负谈其变化和感应电量.pdf
- 从能动性视角看“概论”课实践教学环境的优化.pdf
- 从课程新变化和学生实际出发搞好"概论"课程教学.pdf
- 仔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病毒定位研究.pdf
- 他汀类药物与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关系的meta分析.pdf
- 他汀类药物对感染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pdf
- 以"理论体系概论"为原理依据的暑期社会实践及其创业诉求——以2009年温大校团委审毕的146个实践项目为例.pdf
- 以创作关注现实以作品感应时代--新时期岳阳文艺创作扫描.pdf
-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