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办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在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俞国平,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从山沟里走出的特级教师,从事民办教育近20年,成为民办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典型。忆及20余年的教育生涯,俞国平感慨地说:“事在人为,如果不是艰难求索,如果不是在育英这片热土,如果没有温州、浙江良好的发展环境,恐怕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选择:留下与出走
1990年,俞国平从乐清师范毕业后选择回乡任教。当时,校舍建在一间祠堂里,条件很差,学生辍学严重,俞国平接过四年级的一个班级时,该班平均分数仅有37.2分。面对这样的情况,俞国平凭着青年人的热情,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为他们补习功课。
为劝说辍学的小鲍入学,俞国平5次进行家访,终于感动了孩子和家长;为了照顾孤儿小西,俞国平数次垫钱给他买学习用品;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每个周六周日俞国平都免费为学生辅导。那时候没有好的设备,所有的资料都是他自己刻板,油印起来给学生做……一年下来,学校五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在当时的统考中名列大荆区前三,被大荆教办领导誉为“智仁小奇迹”。
在山区的几年,俞国平始终不忘学习。资源少,他就自己找;经费难,他就自己干……教学第三年,21岁时就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的称号,成为当时温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地市级教坛新秀,被称为“山沟里飞出的小凤凰”。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荣誉,俞国平在乐清教学界有了一点小名气。适逢育英学校初创,想到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以及专业的发展的前景,在董事长黄纪云先生的盛邀之下,俞国平选择来到了极富挑战的育英学校。
困境:坚守与突围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办学校在乐清乃至温州还是新生事物,饱受社会的质疑。各种言论铺天盖地而来:“老师工作就是牛一样苦”;“老师的待遇是得不到保障的”;“学生很差的,是在公办学校读不下去的”……
的确,由于是新生事物,当时的学校运作没有样本可以参照,管理上完全是“摸着石子过河”,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同样艰难。作为温州市教坛新秀,一些人觉得俞国平来民办学校工作不值,会贻误前程,有人向他投来惊异甚至是不屑的目光……面对社会的质疑,俞国平觉得,“既然选择了,就要接受自己的选择。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有谁会认同呢?”
学校教科研底子薄,俞国平带领教师研磨课堂,探讨语文活动课程,研究得有声有色。1995年,俞国平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以及教务处、质管处职务,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任务重,面对挑战,俞国平全身心投入,事无巨细,严格要求,兢兢业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俞国平深知这一道理。如何发展专业,真正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深入,带动团队建设?他从自己做起,一是积累,向录像学习。俞国平从乐清电教馆借来大量全国名师课堂录像带观看,多少个夜晚,当学生睡下后,他还在观看着录像,琢磨着教学设计。二是请教,向名师请教。乐清当年的名师他几乎全部请教过,甚至登门拜访温州特级教师缪笑竹、周望潮。三是尝试,不断讨论改进。他带领团队总结出“滚雪球”教研范式,即一个课例不断研讨改进,就像把雪球越滚越大,由此辐射取得“这一类”文本的教学,这在当时是相当有先见的。
令人欣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的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事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及民办教育改革的措施。从教学评比到专业技术职术职务评聘,从教师身份的确认到教师进修,从人事关系到后续保障,温州的民办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俞国平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民办学校教师生态的改变。
得益于政策的助推,俞国平开始了坚守后的突围。1999年上半年,他参加了浙江教育学院举行的“新秀培训班”。两个月的脱产学习让他在专业上重新梳理、建构,从语文主动学习的理念到论文案例的选题写作,从科研研究的思路到课堂观课的视角,俞国平如饮甘露。那一年温州市首届双高课评比,他以《白杨》一课技惊温州,获得第一名,被称为“俞白杨”。同年,他的论文《小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获得温州市一等奖,温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在温州小学语文界刮起了“俞国平旋风”。
1999年,俞国平担任学校小学部的业务副主任,同时兼任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忙碌之余,他仍不忘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然灵动”的课堂风格。2000至2005年间,俞国平以出色的业务被评上了浙江省教坛新秀,省青年科研标兵,省名师培养对象;课题《小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获温州市一等奖,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优秀成果奖;课题《小学学科“互补”的探索与实践》获浙江省教育厅二等奖;优质课《我的名片》获浙江省二等奖。
蜕变:教书与育人
2006年,浙江省开展了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俞国平凭着出色的课堂教学和厚实的科研水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成为浙江省民办学校土生土长的特级教师第一人,年仅35岁的他也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之一。
作为特级教师,如何更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