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docVIP

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从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201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艺术鉴赏 从吴镇《渔父图》分析文人画中的渔父形象 张小妹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以元四家吴镇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推崇渔父及隐者的形象,并以此为题材创 作了大量的作品.下文将从政治,文化,文人心理方面探究渔父形象在元代走向繁荣的原因. 关键词:吴镇;《渔父图》;政治;经济;文人心理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1—0065—01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浙江嘉兴人,与王 蒙,倪瓒,黄公望并称元四家,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 史上的又一高峰.吴镇在”元四家”的绘画创作中重墨,多用湿 笔墨气沉厚,来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在构图方面,吴镇也 有其独特的空间图式从而赋予其画以深邃的意境,并创造出 来闲云野鹤似的远阔山水.吴镇性格孤僻一生贫困,喜与僧道 隐士为友,其一生常以诗文书画自娱,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 生活,寄托他避世的思想. 《渔父图》是一幅立轴山水画,表现的是在一个寂静的黄 昏,一叶扁舟在湖中飘荡,有一老者头戴斗笠在湖中垂钓,悠 然自得.这幅作品采用一水两岸的构图方法,画面分为近景, 中景,远景三部分,近景岸坡茅草虚实相生;中景在广阔的水 面上出现一平坡上面画有一棵老树,高大健拔苍劲古朴,远景 群山环绕,小河流水,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意味深远.画上自 题:”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简 相对酒葫芦.”在这幅作品中渔父的形象不是代表广大生活在 社会最底层靠捕鱼为生的渔父,而是表达吴镇对归隐山林,游 情于山水的向往.由于吴镇那超脱的人生境界,整个画面呈现 给人生动唯美,舒适安逸的感受,正如古人曾说”人品既高矣, 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直至元代,渔父的形象在诗,书,画中普遍流行,其中以渔 隐为题材的绘画空前繁荣,赵孟烦,黄公望,王蒙均创作有《渔 父图》,其中吴镇特别偏好《渔父图》的创作.追溯其在元代走 向繁荣的原因大致可分为政治,文化,文人心理这几个方面. 一 ,政治方面 纵观中国绘画史,无论哪个画家都逃离不了皇帝及其政 治统治的影响.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并统治全中国的朝代,蒙古的统治阶级采取残暴统治和民 族歧视政策,汉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使 大量文人都采取了避世的态度.元代的统治政策也与宋代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皇帝推崇避世隐 逸的生活,使宋代的文人生活在悠闲舒适的生活中,在这种复 杂的社会背景下,元代的艺术有着遗民心态,并注重绘画的精 神性追求.渔父有着清高,避世,逍遥的人生为许多文人所仿 效,渔父形象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在这一层面上渔父形象 属于政治化的艺术,并且成了文人,画家借物抒情的载体. 二,文化方面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 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文化 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几千年,隐逸文化 的发展和繁荣同样也离不开儒道两家思想的推动.儒家主张 积极进取,弘扬人世的精神表现得比较突出,道家则偏重于无 为,潜隐的精神.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的时候,道家的思想走进 心灵的深处,使人们从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儒家 思想和道家思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影响;既互相对立,又互 相融和,在残暴的政治统治下促使一些文人,宁可归隐山林, 淡泊名利,自甘清贫也不愿阿谀奉承,误入俗流,从而使人获 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三,文人心理 第一,大概深受道家出世和”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 生无终始者为友.”的影响,在当时少数民族统治的复杂政治 背景下,许多文人自愿或被迫选择那超然物外的自由无羁的 精神世界.他们常借助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所善于抒情言志 的固有特性来表情达意,往往他们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被完 美地体现在了一山一水的虚实变幻之间,正和其不愿趋炎附 势的思想相吻合.第二,有了姜太公西边垂钓,和其高蹈远引, 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有了《楚辞?渔父》中渔父那随遇而安, 乐天知命,聪明睿智的隐士形象,有了《庄子?渔父》中渔父那 心中恬静,无欲无求的渔父形象,这在无形中给元代的文人及 借渔父形象来抒发自己内心感情的画作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在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 名人效应,是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这也应该是元代以 渔父形象为主题的画作空前繁荣的有一个诱因.第三,选择一 位老者头戴斗笠,江中垂钓,周围草木丛生群山环绕,唯美的 画面使人真切的体悟到庄子所提倡的”至乐无乐”的至美感 受,也使这样的题材更具图画性,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吴镇一生常作诗画慰藉心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