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中国手工业的转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中国手工业的转型
?
史建云
?
文章来源:“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近代中国研究2006-4-23
?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举国上下“振兴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生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有很多研究,但对手工业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往往把手工业视为传统的落后的生产部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相应地会走向衰退。本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这一时期中国手工业并不是单纯地走向衰退,而是伴随着机器大工业,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
?
?
一、商品化生产扩大
?
手工业向现代化转型的第一个表现是商品化生产的扩大。
?
手工业商品生产古已有之,但商品化生产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手工业商品化生产的扩大在农村和城市的表现不尽相同,在农村手工业中主要表现为商品生产扩大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而在城市手工业中主要表现为原有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方向发生转型,以及新行业的兴起。
?
过去一般认为农村手工业是以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社会中的农村手工业也的确有自给自足的一面,而在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村手工业出现了新的态势。
?
农村手工业中一个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棉纺织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现代机器纺纱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农村手工纺纱业随着机制纱的推广渐渐衰退,与此同时,手织业商品生产则得到了迅速发展。民国初年,我国农村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手织工业区,其中最著名的为河北省的高阳手织区,1916—1917年年产商品布 400多万匹,1928年更达到 550万匹。[①]河北省的宝坻手织区亦于1920年代达于极盛,平均年产棉布450万匹。[②]另一著名手织区为山东潍县,1920年代乡村织布业全盛时,年产量竟达1000万匹。[③]江苏省的南通、江阴、武进、常熟和崇明一带,是自明代后期即开始发展的棉纺织业区,此时年产棉布总量接近1000万匹。[④]除这些较著名的手织区外,全国各地农村尚存在大量土布商品生产,如河北省的定县,在1915年前后,土布的输出达到高峰,年输往西北各省400万匹布[⑤],均出自于农民之手。平山县1920年代布业全盛时,每年上市布匹有百数十万。[⑥]任丘县1925、1926年两年,年输出土布约 450万匹。[⑦]浙江省的平湖县,1930年代年产棉布约200万匹,江西省的南康县1930年代初年产土布500万匹,南昌县年产土布250万匹,湖北省的黄冈,湖南省的长沙、常德,广东省的广州、佛山、兴宁,广西省的全县、阳朔等地,年产土布都在100万匹以上。由于中国乡村手工业的整体趋势是1920年代最为繁荣,1930年代前期有所衰退,所以上述地方1920年代的产量估计应该更高。各省尚有相当一部分县年产土布10—100万匹,这些布匹中商品布亦占很大比重。[⑧]自1913年至1920年代前期,农村土布中商品布所占比重一直是增加的,据估算,1913年,全国农村土布产量中37.7%为商品布,到192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40.06%。[⑨]
?
这一时期,农村中的丝纺织业也在发展。中国丝绸业历史悠久,桑丝绸的生产此前已大部分集中于城市或市镇上,但柞丝绸业生产却一直是农村手工业。清代末期,柞丝绸开始出口,1909年出口量为1万担,出口值约500余万海关两。民国以后,出口迅速增长。1915年出口量超过2万担,出口值超过800万海关两。1921年,柞丝绸的出口达到最高峰,出口量约 2.7万担,出口值 1318万两。此后直至 1927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 1.4-2万担上下,出口值则在 650-1000万海关两之间。[⑩]我国柞丝绸产量以山东为第一位,河南和四川次之,贵州等省又次之。在山东、河南的农村中,都出现了柞丝绸的集中产区。山东省以胶东半岛产区最著名,1920年前后,柞丝绸业最盛时,全区有手工织机1.5-2.5万台,[11]从业人员估计达 20万。胶东半岛西部的昌邑县也是一著名产区,1920年代前期绸业兴盛时,全县有织绸机1万余台,从业人数10万人左右,年产量约60万匹。[12]河南省柞丝绸业集中于西南的镇平、鲁山、南召、内乡、淅川、方城、临汝、嵩县、宜阳、南阳等县,以南阳县为中心。民国建立以后,这一区域的丝绸业进入全盛期,20世纪20年代,估计各县柞丝绸织机共2万余台,从业人数6万余人,尚有部分桑丝绸织机。[13]192O年代中期,人造丝大批输入国内,不仅进人江南等地的城市和市镇丝织业中,也进入了一些农村地区。如河北省的高阳手织区,于 1926年开始大量使用人造丝生产“麻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物课程教学中引入乐活理念的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 ....doc
- 学生短跑训练之我见.doc
- 学督导员个人工作总结.doc
- 学英语精读课后词汇答案vocabulary.doc
- 学设计构建音乐高效课堂 论文.doc
- 学语文合作学习状况调查问卷.doc
- 学课中的板书设计.doc
- 学镀镍浸金金厚不均探究.doc
- 学辅助去核法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去核率及其重构胚发育率的影响.doc
- 宁县奶水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doc
-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知识及应用专题5仿写修辞含句子理解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pptx
- 湖南文艺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藏猫猫》精品课件.pptx
- 湖南文艺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我向国旗敬个礼》精品课件.pptx
-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本章知识体系构建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整数指数幂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你早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第四课时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九年级物理全册11简单电路习题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邹忌讽齐王纳谏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