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陇南境内的高楼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发挥“能工能战”的优势
职工们想办法,把新研制成功的沥青洒油车用于施工中,在摊铺机摊铺至路口时用沥青洒油车喷洒沥青做粘层油,加快了施工进度,不仅解决了施工中路口布洒粘层油慢的难题, ... 在陇南境内的高楼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发挥“能工能战”的优势,发扬“敢打硬仗”的传统,使国道212线临江至东峪口公路在地震灾后一天天改变了模样。他们就是参加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武警交通一支队官兵。3月下旬,记者来到高楼山,领略了武警交通官兵的风采。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
国道212线临江至东峪口段公路起点位于文县临江镇,翻越海拔2100多米的高楼山,终点位于东峪口,全长71.6公里,是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二期工程。该路段沿线山大沟深,峰谷交错,坡陡弯急,且地下水位高,施工条件十分艰苦。本世纪初,我省交通部门曾经对此路段进行过改造,但是改造后的第二年,路面又出现了严重翻浆,经常出现大车下坡时推着油包走的现象。高楼山行路难的状况不仅让过往司乘人员吃尽了苦头,也让交通部门伤透了脑筋。
在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仅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还要面对边施工、边通车带来的交通保畅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很多施工队伍都选择了放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武警交通一支队官兵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国道212线临江至东峪口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他们决心要为陇南的灾后恢复重建“做点事情”。
去年6月,武警交通一支队官兵进驻施工现场。来陇南之前,武警交通官兵早就听说过高楼山路段施工难度大。尽管思想上已经有了充分准备,但进场施工后,他们才知道困难有多大:挖掘机一挖,地下就会渗水;有20多公里路段经常发生严重翻浆,有几处长达100多米、深2米;以著名的“十二拐”为代表的急弯陡坡路段多,有的路段即使不施工,大车转弯都很困难,施工与保通压力非常大。项目部主任黄煜赟说:“施工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很多。我参加过青藏公路的建设,仅从地下水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来看,临江至东峪口公路的施工难度超过了青藏公路。”战士杨世明说:“我跟随部队在新疆、青海修过路,自然条件都很艰苦,但都比高楼山的好。这里影响施工的自然因素太多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对于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黄煜赟和杨世明却有着共同的决心:“再难啃的骨头我们也一定要啃下来!”
每天清晨6点,项目部的官兵们准时起床出操,7点到工地干活,午饭和晚饭都在工地吃,晚上9点才能收工。在堡子坝乡的一处施工现场,士官李双林告诉记者,他们刚在工地上吃过午饭,休息了十分钟后又开始施工,这已经是午饭后铺筑的第二车料了。他说,最近工地上又要建一个拌和站,工期十分紧张,有的战友一直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驻地休息。
武警交通一支队官兵的努力得到了我省交通运输部门的充分肯定。3月中旬,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咏中在调研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对武警官兵连续作战、善打硬仗的作风给予了高度赞扬。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武警交通一支队组建以来始终战斗在高原边疆地区,曾参与过喀喇昆仑公路国外段的援建工作,参加过沱沱江大桥、拉萨至羊八井公路的建设,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
承担国道212线临江至东峪口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后,武警交通一支队继续保持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高昂士气,抽调106名官兵组成2个项目部迅速展开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黄煜赟告诉记者,在正常情况下,70余公里的路段,只要60名工作人员就能满足管理和技术工作要求,而在高楼山却不行。工期要求得很紧,大型机械设备又施展不开,只能采取增加机械设备和人员投入、增开工作面的办法来解决,即使是加大工程成本也在所不惜。据记者了解,最近该项目部还将增加30名管理、技术人员,以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这样,平均1公里路将有2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同时,机械设备的数量也将增加一倍,全线投入机械设备53台、路面摊铺设备5套。
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方针,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同时,运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施工现场进行反复试验论证后再进行施工。他们严把材料进场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全线施工共需水泥5万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宁可每吨多花80元从河南、四川等地采购大厂生产的水泥,也不采用附近小厂家生产的水泥。仅此一项,就要多开支400万元。他们还在施工沿线开办了3个碎石场,所有砂石材料都自己开采破碎,保证石料规格、质量等符合施工要求。
为了解决地下渗水的问题,他们按照设计要求,在路基中每隔50米设置1条盲沟,尽可能地把地下水排出路基之外。在地下水特别丰富的路段,他们把盲沟的密度加大到每5米1条,个别路段甚至达到了每2米1条。今年春天,施工路段的翻浆比往年明显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损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了避免施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