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族法中的道德与强制力元素的平衡关系——以黔东南苗族理词为研究途径
论民族法中的道德与强制力元素的平衡关系——以黔东南苗族理词为研究途径
oua…l~
of
…
O
—
r
~
iginalEcol
~
o
…
gic
—
al
—
N
…
a
…
ti
…
o
…
nal
……
Cu
…熬璧瓣鞫
论民族法中的道德与强制力元素的平衡关系
——
以黔东南苗族理词为研究途径
杨长泉
(凯里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理词是苗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生产经验的总结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典”.
学者们对理词在促成社会和谐方面的特有功能以及价值倾注了热情,但对理词中包含的道德元
素缺乏应有的揭示,从而片面地认为理词强制力来源(或主要来源)于宗教禁忌.实际上,理词
中包含有大量的道德元素,正是这些元素与强制力元素的平衡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律理
念——理词.理词”古理古法”所蕴含的惩罚与教化作用对我们在特殊的民族环境中贯彻法
治,建立和谐的民族村寨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法;苗族理词;纠纷;裁判;道德
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09)04一O057—06
理词,在苗语中被称为”jax”或”l,音同
“佳”,一般译为”贾”,人们又称之为道理歌,理歌
等.它是苗族理老解决纠纷的辩论词,即以古今
解决纠纷的范例教人守法,劝人为善,辩论以及对
人施压.其实质是阐释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发
展,变化,矛盾,关系的规则,规律;其理论意义有
似于西方法学传统中的自然法学,以作为各种实
体法的参照基础和互补对象.理词是苗族在长期
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生产经验的总结和规范人们
行为的内部”法典”.在苗族看来,理词就是”法
律”,是”理老”裁判的依据;”理老”为当地人说
理,裁决纠纷,判断是非,均要以这些”古理古法”
为标准.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理词等生产生
活经验及习惯法以不成文的形式,通过口耳相承
沿袭下来,是一种口承文化,也是贵州省黔东南境
内苗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一种诗
歌文学形式,由许多相对独立和完整的部分组成,
篇幅很长.它包括分散理词,季节理词,做活理
词,纠纷理词等,内容涉及远古至近代人类的创造
活动,苗族西迁黔东南的经过及迁居中所建立的
鼓社组织,婚制与婚俗沿革,民事,刑事纠纷案例
及审判标准,原始宗教与巫术等.理词从语言学
和文学的角度看,其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押韵,对
偶,排比,拟人,想像丰富,哲理性强.多半以歌的
形式演唱,有的用叙事的形式吟唱;有的则用道白
的形式互相对唱,以对偶的长短句式为主,和谐悦
耳,古朴雅致,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十分动听,在
场的人们容易记住.理词在某种程度上是苗族理
师调解纠纷的即兴之作,因事而定,一般是在旧的
曲调中填入新词.这样世世代代口耳相传,随着
时间的推移,又加入新内容,以后新的又成古理,
这样理词或款词的内容逐渐增多,习惯法的实体
和程序规定就更加周密.
一
,理词产生的社会背景
苗族社会往往是聚族而居,寨老是管理苗寨
内部事务的首领,一般由德高望重,办事公平的人
担任,其权力已经超越了血缘关系所形成的族长.
在近代以前,苗族采取”议榔”这种跨血缘关系的
社会组织形式.但该形式在解放后逐渐消亡.黔
东南境内的苗族一般以”鼓社”为单位居住,以宗
族为单位创建,因为苗族的迁徙是按照支系和宗
族进行的.每一个宗支置鼓一个,敲鼓前行,方便
收稿日期:2009—10—14
作者简介:杨长泉(1970一),男,贵州天柱人,凯里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法学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民法学研究.
民
族
习
惯
法
研
究
2009年第1卷第4期
民
族
习
惯
法
研
究
联络,到一个新地方后,便按照宗支”立宗立社”,
就称为”鼓社”.现今”鼓社”管理社会的功能已
经渐渐衰落,只有数年或数十年举行的祭祖活动
仍然保持至今,即”鼓社祭”.但总体上而言,苗族
居住的血缘共同体的特征虽然弱化,但并未消亡,
在数年难遇的祭祀活动中,血缘性体现得尤为
明显.
理词则是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包含有丰富
的民俗和古理,不仅体现了苗族先民的哲学思想,
伦理道德观念,而且还是苗族社会秩序得以维系
的习惯法基础,苗族”理老”裁判的根据即是体现
“古法古规”的理词.
学者们对理词在促成社会和谐方面的特有功
能以及价值倾注了热情,他们大多从理词的收集
整理,文化内涵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研究.但笔者认为,包括对理词文化内涵进行专
门研究的成果,对理词中包含的道德元素均缺乏
应有的揭示,从而片面地认为理词强制力来源(或
主要来源)于宗教禁忌.实际上,在理词中包含了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化.对理词中道德元
素的揭示,除了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理词的强
制力,强调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外,还能更好地
发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