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3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3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3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23 绿色蝈蝈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感受到语言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学习《绿色蝈蝈》,一项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依靠学生速读课文来把握文章的要点。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我们学习课文时要重点品味的,学生可以在诵读课文的同时细细地体会、深入地思索、广泛地讨论。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早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可能会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也许会了解蝈蝈这种很普通、很常见的小昆虫,这都有助于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绿色蝈蝈》一文通俗易懂,而且语言生动活泼,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已经具有初步地赏析语言的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多读、积极地讨论。学生想象力也很丰富,因此我们授课时要充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概括要点。 2.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练习快速阅读,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法布尔,《昆虫记》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篝(gōu)火 静谧(mì)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大颚(è) 喙(huì) 嗉囊(sù náng) 窸(xī)窣(sū) 吮(shǔn)吸 喧嚣(xiāo) 喑(yīn)哑(yǎ) 2.快速阅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前提下,思考:文章介绍了有关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写的是哪一个方面? 外形、食性、叫声、居住 主要写了叫声和食物习性,最为主要的介绍了食物习性。 3.《辞海》中也有对于蝈蝈的介绍,是这样写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以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同学们能区别一下与本文描述的差异吗?(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以及语言的生动优美。) 四.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你认为描写最为精彩的句子,在书中勾画出来,品味赏析这些句子,在书上做批注。 (此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中去品味赏析文章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的学引领教师的教,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1)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倾注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对比的写作手法,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从而体现了法布尔作为昆虫学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文中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此问题有学生的引领后请小组合作共同寻找文中对蝈蝈的称呼)从而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4)作者之所以能把蝈蝈的习性写的如此精彩和细致,还有什么原因? 强调作者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细致观察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小结:生动传神的语言。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可读性强。 通过对比来写蝈蝈,突出蝈蝈的特性。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喜爱的小动物?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你能把它的最可爱之处展现给大家吗?让我们来学习作者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