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富集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制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富集的

控制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富集的 7:1.主要地质因素 二以括化凹陷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为例 吴永红。 牟学易 张福清邢建孝 “ j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桩西采油厂) 摘 要 藩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纪基岩古地形隆起背景上发育形成的构造带。也是 主要的油气富集带。由于这类构造带具有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复杂的特点,决定了这类油气 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因此本文以长堤潜山披覆掏造带为例,从油源条件、运移条件、 储集层、盖层等方面对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 不断的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藩山按覆构造带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源条件运移条件储集层盖层 l引言 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纪基岩古地形隆起背景上发育形成的构造带。在基岩古地形 隆起背景上,首先是下第三系超覆和全部覆盖,形成下第三???披覆构造。然后接受上第三系 沉积,而上第三系可继续下第三系的构造形态,从而形成具有多层披覆构造的油气聚集带。 胜利油区40%的油气主要集中在这些构造带,由于这类构造带具有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 复杂的特点,决定了这类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不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能。 因此研究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i.+ 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的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可作为一个典型实例。该区自20 世纪70年代投入勘探开发以来,经过30多年的精细地质研究和滚动勘探,现已探明石油地 质储量3000×104t以上。.近年来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充分显示了在这类潜山披覆构造带进行 滚动勘探的巨大潜力。本文以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为例,对控制潜山披覆构造带的主要地质 因素进行分析。 ‘ 2区域构造背景控制油气富集带的形成 . 2.1丰富的油源条件为整带富集油气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富油生油凹陷,邻近有利生油洼陷的构造带是富集油气的最有利地带。这主要是由陆 相盆地油气源有限、油气近距离运移所造成的,这就是源控论。从国外油气分布特点看,油 气垂向运移活跃,侧向运移距离通常小于30kIn,几乎所有的油气藏都出现在成熟烃源岩分 布区或紧邻其周围。因此邻近生烃中心是油气富集带形成的首要条件。 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西临五号桩洼陷,东为黄河口凹陷(图1)。这些早第三纪洼陷是生 油条件极好的一类油源洼陷,生油层主要是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的暗色泥岩,泥岩厚度 ●吴永红,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从事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地址:山东东营市河口 区仙河镇桩西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邮编:257237,电话:0546—84跚Em缸l:wI神@m胡.dof咖。 ·30· 1000,2000m.且埋藏深度大于’2400m生油 门限深度。因此本区油气源条件十分充足, 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1 2.2构造面积大,4活动时间长,圈闭 类型多有利于油气聚集一 。‘ 潜山披覆构造带不仅具有较大的构造面 积,而且活动时间较长。在此背景上形成的 圈闭不仅面积大,而且类型多。长堤潜山披 覆构造带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消失于喜马 拉雅运动晚期,面积近400k矗(图1)。主要 发育有三种类型圈闭,即构造圈闭、地层圈 闭和构造一岩性圈闭。构造圈闭主要为断 鼻、背斜圈闭;地层圈闭以地层超覆和地层 不整合为主。 ? 根据主力烃源岩有机质成烃演化史、构 造发育史推断,桩西地区沙河街组的油藏在 早第三纪末开始形成。由于沾化凹陷晚第三 。 图l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示意图 纪生成的石油占生油量的60%~80%,整个 凹陷具有两期成油、晚期为主的特点,所以本区油气大规模聚集的时期出现较晚.主要成藏 期在晚第三纪。结合油气分布及油藏高压物性特点:推测本区大规模的油气运移聚集应发生 在晚第三纪中后期,即馆陶组沉积晚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此时的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早 巳形成.必然成为相邻的油源洼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指向。 。3具有断层和不整合面双重油气运移通道 . 由于潜山披覆构造带与主要的生油洼陷相伴生。因此控制潜山披覆构造带形成的大断层 就是它们之间的界限,油气运移所到达的层位与断层活动的层位一致,断层起到了沟通生油 层与构造带上各层系各类圈闭的作用。因此断层是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主控因素。除此之 外,潜山披覆构造带上还发育多期地层不整合,洼陷中下第三系生成的油气可以沿不整合面 运移到构造带高部位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3一断裂是控制油气聚散的主导因素 . 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具有开启和封闭的双重性。断裂既是构成圈闭群的遮挡条件,又 是深部油气向上运移聚集的通道,形成了构造带的沙河街组至馆陶组多含油层系、多油气藏 类型的油气分布特点。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