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节肢动物.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节肢动物

海洋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类,在目前已知的125多万种动物中,它约占85%。该门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附肢分节,故名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5。 日本沼虾 通称青虾或河虾 青绿色,带有棕色斑点 这种沼虾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食用虾,栖憩湖泊,池塘和江河中,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以及江苏太湖等都是著名产区 全身原有20体节,组合成两体部,即头胸部和腹部。体被外骨骼,称甲壳。 头胸部由头部6体节与胸部8体节相互愈合而成,节间界线已完全消失;背面包被一块特别发达的甲壳,称为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的突起称为额剑,上下缘具齿,是虾的攻防器官。 额剑的基部两侧各有一具柄的复眼,能自由转动。 腹部分节明显,节间有膜质关节,肌肉发达,因此虾的腹部能屈伸,并能向腹面弯曲以弹跃。 除第一体节的一对附肢已完全退化外,其余各体节即使愈合也仍保留一对附肢,因此全身共有19对附肢。 前5对是头肢,后续8对为胸肢,末6对系腹肢。 5对头肢包括原第二和第三体节的2对触角和原头部后3个体节的3对口肢。3对口肢是摄食的主要器官 8对胸肢的前3对为颚足,后5对系步足。颚足是摄食的辅助器官,5对步足主要用来爬行。 6对腹肢均双枝型,前5对称为游泳足。 末一对腹肢称为尾肢, 与尾节共同组成尾扇, 借以增强腹部拨击的功能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的若干体节分别组成不同的部分,如分头、胸、腹3部,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也有头、胸、腹3部分整个愈合在一起的。 (2)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分节附肢的动物。 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 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呼吸系统多样性 节肢动物运动能力增大,代谢能量提高,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 鳃/书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灵敏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复杂,有司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感觉器官。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由个眼组成,能感知外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视野比较大。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十分敏感。 节肢动物分类 有爪纲 甲壳纲 肢口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有爪纲 又称原气管纲。 蠕虫状,体不分节,仅表面有环纹。 胸部附肢不分节,肌肉不成束。 附肢末端具爪。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心脏为管状,具有心孔。气管呼吸。 代表动物:大栉蚕 经济价值不大。 肢口纲 残遗动物,约有120化石种。 现存种类不多,仅一目(剑尾目)、一科(鲎科)。 节肢动物中的活化石—鲎 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鴛鴦”之美称。 鲎的栖息地 A. 每年冬天成鲎生活于沿海、海口及浅海等20~30公尺深的沙质海域过冬。 B.??春天水温升高时,成鲎迁往浅水域觅食和产卵。 C.??每年六~九月成鲎会成对爬至潮间带高潮线附近沙滩掘沙产卵,形体外受精。 D. 鲎卵大约经过50天,孵化成一龄小鲎躲在高潮线沙里,等待涨潮海水将它们带到潮间带泥滩地。 E.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爬向沙质浅水海域,昼伏夜出,利用其头胸甲将全身潜埋于泥沙里。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