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冬村民族文化为个案分析 李 永 皇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羊冬苗族社会文化的实地调查,较为详细地记述了该村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认真分析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价值和存在的困难,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 键 词:民族文化 保护 旅游 开发 羊冬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北部,东与排月村接壤,西靠黔东南州丹寨县的龙泉镇羊甲村,北与高戎村相连,南接营盘寨,毗邻321国道线。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22户2115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6%以上。村境内山川景秀,气候温和,地形群峦叠嶂,溪流交错,岩溶千姿百态,构成了山、洞、水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古朴迷离的民俗民风,是一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胜地。 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1、民间文学。苗族过去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羊冬苗族的民间文学,均为母语文学,而且大多以曲调丰富多彩的吟唱方式流传,有古歌、祭祀歌、酒歌、情歌、婚姻歌、生产劳动歌等,这些民间文学记述了人类诞生、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和苗族社会古代历史变迁的历程,是一部苗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展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每种歌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曲调,如古歌悲壮苍凉,震撼心魄,情歌婉转细腻,情意绵绵,酒歌高吭悠长,恣肆抒情。歌的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2、节日文化。羊冬的民族节日,大多是集中表现苗族人民宗教信仰、伦理道理、文化艺术和各种社会关系、情感交流方式的盛会,主要节日有尝新节、吃新节、鼓藏节、玩年。 尝新节:俗称“稻花姑娘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七月间进行,家家户户高朋满座,共叙丰收,选择良辰将九束丰满的谷穗送上粮仓,预示丰收,尝新的祭祀牲物主要是鱼和鸭。晚上举行“乃尧”活动,即晚饭后,姑娘们相约到寨边大树底下乘凉赏月,等待外村小伙子前来对歌,姑娘们选择1—2个能歌善辩的能手当“乃尧头”,用头巾蒙面,两耳上边插上几束谷穗,本村姑娘与“乃尧头”对唱《乃尧歌》,一问一答,“乃尧头”按照《乃尧歌》的线路沿着祖先迁徙的足迹梦游,当遇到自己的祖先时,“乃尧头”与祖先们共叙真情,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悲欢离合。外村小伙子听到歌声后也前来对歌,场面热闹非凡,该活动持续到收割时期。“乃尧”活动不仅是崇拜祖先的一项活动,而且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活动。 吃新节: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中、下旬举行,一般三天。第一天是正式日子,各路客亲应邀到家,下午主人开典祭祀后就入席饮酒。吃新的祭祀牲物主要是鸡、鸭、鱼或猪。次日举办斗牛和跳芦笙舞活动,第三天早饭后客亲告别返家,节日结束。节日期间,处处充满欢乐气氛,姑娘们身穿节日盛装,穿大花衣,戴银饰牛角、银花,颈戴银项圈,腰系银链;小伙子们穿新衣,携带芦笙到跳月场欢跳,场内载歌载舞,场外比肩接踵、人头攒动,活动空前热闹,节日氛围特别浓郁。 鼓藏节:是苗族世代传承的古老而隆重的祭祖节日,按地支推算,每逢一个轮回举行一次,地支循回一轮是十三个年头,故而有“苗族鼓藏节十三年过一回”的说法。一般在农历十至十一月农闲举行,历时十三天,有斗牛、祭祖、棉桃会、戏水会、“避鬼”会等活动,在鼓藏节期间,规定一日子,整村的未婚青年男女都离家到外村亲戚家住,或自带食物炊具到村外牛棚山洞居住“避鬼”,次日方回。老人们认为,在吃鼓藏期间,进村看热闹的各种鬼神较多,未婚青年男女易招鬼神,故需到村外回避,待驱逐鬼神出寨后再返回。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古代群婚制遗俗,是大人们在鼓藏节期间借口给青年男女们提供一次互相认识的机会。过鼓藏节的苗民认为自己的先祖来自遥远的北方,经过了多少千辛万苦、多少颠沛流离的岁月才来到这地方居住,先民们在分手时相约以祭鼓为载体分别在所指定的地支每轮回一回就举办一次祭祖活动,纪念共同的祖先代代相传,不可遗忘,因此鼓藏文化对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是很有价值的。 玩年:是苗族比较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贴对联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三十,全家团聚,杀鸡祭祖,共迎新岁。正月期间,青年男女们聚集到村边毽场上对打手毽,场上歌声阵阵,毽羽飞扬,令人心旌摇曳。手毽是以铜板作心,布条包裹做成球状,在其端插上八、九片公鸡或山鸡尾羽,再用彩色毛线绑扎而成。手毽扎制是否漂亮,体现出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因而姑娘们在制作手毽时也特别细心讲究。打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