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区断层围陷波探测
汶川地震区理县医院后山滑坡应急调查与监测
石胜伟 ,王军朝 ,王全成 ,郭启锋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1734)
摘要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为“5112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地震导致医院后山斜坡开裂 ,形成三级主裂缝 ,降
低了斜坡稳定性 ,形成次生滑坡灾害 ,后期降雨及余震则使滑坡继续变形发展 。为及时掌握滑坡的变形趋势 ,做好防 灾准备 ,同时为后续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开展了以裂缝位移监测为主的应急阶段自动化监测工作 。监测系统由裂缝
位移计 、无线数传终端 、太阳能供电组件以及室内计算机 、监测管理软件组成 。根据理县医院后山滑坡具备三级主裂 缝的特点 ,在每级裂缝上沿走向设置监测点 ,共设置 9 个 ,各监测点每小时自动巡检一次 。
关键词 :5112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 ;应急调查 ;监测
文章编号 :100328035 (2009) 0220007204
中图分类号 : P642122
文献标识码 :A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为“5112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
生地质灾害 ,滑坡坡体裂缝发育 ,在强降雨及余震影 响下 ,滑坡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 。危害对象包括临 坡脚的县城居民区以及县医院 、县人大 、县委等机关
团体与企事业单位 。受威胁人口约 800 余人 。目前 危险区内人员已疏散至安全地点临时安置 。
1 滑坡基本特征
111 滑坡概况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位于杂谷脑河右岸 ,县城南侧 后山 。该 滑 坡 平 面 形 态 近 似 长 舌 形 , 滑 坡 斜 长 约
630m ,宽约 300m ,平均厚 3~5m ,面积约 19 ×104 m2 ,
体积约 80 ×104 m3 ,属中型覆盖层滑坡 。 滑坡 前 缘 县 城 地 段 高 程 约 1880m , 后 缘 高 程 约
2200m ,前后缘高差约 320m ,剖面形态总体呈直线型 ,
地表坡度 25°~40°,平均坡度约 35°,滑坡主滑方向约
30°(图 1) 。
滑体物质以残 、坡积物为主 ,局部为冰川沉积相 堆积物 ,物质组成主要为碎块石 、角砾土夹漂砾石 ;粗 粒成 分 主 要 为 千 枚 岩 、石 英 砂 岩 , 块 体 直 径 012 ~
115m ,含量 在 45 %~ 70 % , 细 粒 成 分 以 砂 质 粉 土 为 主 ,略具粘性 ;滑体物质干 ,疏散~稍密状态 。滑床为 三叠系上统侏倭组 ( T3 zw) 地层 ,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和
变质砂岩 ,灰~灰黑色 ,薄层~中厚层状 ,产状 N80° WΠNE ∠65°,受构造影响褶曲变 化 较 强 , 构 造 裂 隙 较 发育 ,岩体多切割呈碎裂状 - 碎块状 。
112 滑坡变形特征
根据“5112 汶川地震”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
图 1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典型剖面
Typical section of the landslide at the back of the hospital in Lixian
Fig. 1
1 - 含漂卵石碎块石土 ;2 - 千枚岩 ;3 - 变质砂岩 ;
4 - 第四系残坡积土 ;5 - 三叠系上统侏倭组 ;6 - 推测滑面
查 ,理县医院后山滑坡所处斜坡震前无变形迹象 ,震
后则形成多级裂缝 ,系统分析各组裂隙分布和发育特 征 ,根据分布高度的不同可确定为三个主裂缝区 。
11211 第一裂缝区
位于斜坡前侧坡度转折部位 ,延伸长度 8~15m 为主 ,局部近 50m ,走向 285°~310°,裂隙宽度 1~5cm 为主 ,少量 15~30cm ,深度 10~40cm ,下挫高度小于
收稿日期 :2008209212 ;修回日期 :2008210207
作者简介 :石胜伟 (1972 —) ,男 ,高级工程师 ,从事地质灾害调 查 、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工作 。
21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结构
滑坡段的岩性组成自上而下大致包括 :第四系松 散覆盖层 、碎裂 —碎块风化岩体段和相对完整及隔水 的基岩层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以碎块石角砾土 为主 ,本身具有中等透水性 ,震后土体结构进一步劣
化而透水性增强 ;下段的灰褐色千枚岩与变质砂岩相 对不透水 ,属隔水层 ; 中段的碎块 —碎裂岩体段受岩 性制约的破碎程度 、贯通性差异 ,而成为主要储水结 构富集地下水 ,直接降低了土石界面的抗剪强度 ,形 成软 弱 面 ( 带 ) , 为 形 成 潜 在 滑 动 面 ( 带 ) 提 供 了 条
5cm ,距前侧城区相对高程约 160m 。
11212 第二裂缝区 位于斜坡左侧近山脊部位及滑坡中部 ,其中左侧
裂缝延伸长度 30~80m ,走向 300~310°,裂缝宽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