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鄢陵乾明寺营造浅析
河南鄢陵乾明寺营造浅析张高领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与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后,中国历代营造过多座佛教寺院,因所处的历史环境、地域差异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寺院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历史故事,承载着多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这些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生存的实物载体,在时间的摧残下,正逐渐消失或变异,故对实物载体、及其生存的环境进行研究具有紧迫性。以“乾明”为名的寺院,在建造原因、选址方式、规模大小、形制制度等各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鄢陵乾明寺就是一个独具特点的寺院。该寺历史上曾“殿宇巍峨,栋宇辉煌,浮图壮丽,铃铎振响,松柏郁葱,鹊巢鹤鸣,声杂音乐,称鄢首寺焉。”[1]因此对鄢陵乾明寺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从中剖析出寺院的选址、布局、建筑特点等独特的营造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护塔建筑,周边上置石栏杆,青石台阶。现今乾明寺仅存乾明寺塔1座、木构建筑1座、台体护坡、以及塔内出土的铜佛、佛经、修塔卷轴、以及古碑刻等。乾明寺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为六角形,共13层,下部8层为宋代建筑风格,上部5层为明代建筑风格,通高38米;木构建筑为面阔开间3间,进深开间3间,其仅遗存台明、部分墙体和梁架;台体护坡为青砖砌筑,东、西、北三面外形完整,南部被破坏;院内其余建筑、道路、围墙等全部被毁,遗址被粮食仓库占压。二、乾明寺分析研究1、寺名鄢陵古邑,跨岗为城,西北隅据岗为寺。寺院用代表方位的“乾”和代表美好愿望的“明”为寺名,用意独特,隐含着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其中“乾”意在“后天八卦”中为天、阳的意思,同时也代表方位西北;所谓“乾”的方位,都是相对特定事物来说,这里是寺相对于鄢陵古城来说的,特指寺和城在“后天八卦”中体现的方位关系,也有以其他特定事物为对照的,如襄城乾明寺以山为参照,寺位于首山西北方;再者鄢陵乾明寺塔是隋文帝敕建[2],为皇家寺院,也有寓意天子所建的意思。“明”意代表着光明等意思;对于佛教“明”还有另一个特殊意义,在周武帝时期破坏了大量的寺院,待到了隋时期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创立的天台宗,适应了隋朝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后,把天台宗视为国教对待,命特使到各州府送舍利子建舍利塔供奉,指的是拨云见日、使佛教事业重见阳光之意。[3]乾明寺的命名运用了“周易”和“寓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确定了寺与城的方位关系。在此方位的区域内营造寺院,区域内自然环境的利用是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要创造的良好寺院环境,选址营造至关重要(图1)。2、选址“风水”是我国传统的村镇城市和规划设计的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论中基地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4]其利用自热大环境,创造小环境来营造有利于生活的空间。“山环水抱”的良好生态环境是中国建筑营造选址的要意,在有山的一、乾明寺概述鄢陵乾明寺位于河南中部鄢陵老城西北方的龙形岗之上,坐北朝南,西部毗邻汶河,东部近邻古河道,北部依靠农庄,南部为乾明寺路和鄢陵老城城墙和护城河遗址,现寺东、西与古河道中间夹有民居。据文献记载,乾明寺建于唐长庆4年(824年),元元贞三年(1297年)僧贽贤修;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寺院山门被撤;明嘉靖二十八年,开封汴梁的周王和王妃捐资修缮寺院;隆庆元年(1567年)整新殿宇,增饬僧房,植松柏数百株于阶前,创建围廊若干楹;民国十七年(1928年)寺毁塔存。其中乾明寺塔,又名鄢陵塔,为隋文帝仁寿三年敕建的五十三座舍利塔之一,塔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高一十八层,南北各望二十里外;宋代重建(以现存塔形制判定);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地震,塔上面十层被震塌,铁顶坠地,内藏佛经若干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9)年,重修塔上面的五层,塔刹改为风磨铜刹,修复后成十三层,纵广正等规模,适称势凌。1947年9月塔身、宝瓶遭炮击;1981年对塔基和一层塔壁剥蚀部位修缮;1994年,为了加强对乾明寺塔的保护,封闭了塔门;1996年,第二次对乾明寺塔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对塔内踏步、塔体损坏部位、塔基进行了修复,焊补了宝瓶及宝瓶的弹孔,重置风铎;2002年3月,对塔基南侧进行保护性修缮,修建仿古式·68··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环境下,以山形地貌为基础,在平原无山地带,水和微地形、及树木是选址的主要因素。选址的环境,乾明寺区域四面环水、绿荫掩映,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有水的滋润和树木的掩映,这是平原创造舒适区域小气候的关键。由温度、湿之上,下用高岗作为基座,营造场地北高南低的地形,相对周围低矮的民居,以及寺院建筑与台体、建筑自身高度的对比,在视觉感官上更容易表现出寺院建筑群的高大稳固,从远观平视和近观仰视都能感觉到建筑群在空间布局上错落有致,天际线清晰明快的视觉艺术冲击效果;其中高纵的乾明寺塔,极易成为区域的环境地标、视觉焦点和构图中心、观赏对象的核心,又是登高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