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诗词中的景与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议诗词中的景与情
——诗词赏析之景与情的和谐统一
吴 茜 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对于一首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对于诗人还是对于读诗的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情是诗人笔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景就很自然地成了表达情感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古诗人喜欢用景来抒发情感,或喜或忧,已经不足为奇。于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找到由景到情的那条大路。以下是笔者就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与情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整体感知,诵读品味,创设想象的情境,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的语言是构成诗歌意境的要素,对诗的语言的品析鉴赏是诗歌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凭借诗的意境咀嚼诗句,鉴赏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可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节奏及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
例如教授杜甫的七律佳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山高林密,晴初霜旦,高猿长啸,空谷传响,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天高”、“沙白”、“猿啸”、“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为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在极其萧瑟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middot;物色》),更何况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了,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
诗中写的是诗人年老多病,独自登台的所见所感,全诗八句,有六句写景,画面感极强,尤其那句千古写景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无边”、“萧萧”与“滚滚”的组合,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如果学生真的能够细细品读写景的诗句,教师在一旁帮助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相信在学生的脑海中必然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壮阔的画面,而那种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感哪能不会顿生心底!
二、细读品味,抓住意象,重点分析,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
写景的诗句离不开意象的“堆砌”。所谓意象,就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简单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意 = 情,象=物。而且诗词中的很多意象往往具有典型性,其形象特征已经在读者心中牢牢扎根。如果在诗词鉴赏中找准了写景的句子,进而找到意象,那把握诗人的情感也就易如反掌了。例如在正式进入教授柳永的《雨霖铃》之前,可以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一些诗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词中的“柳”有特殊的含义。“柳”可以抒写离愁别恨,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李商隐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咏柳而抒别情,笔下柳条亦多情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另外诗中常见的意象还有“月”、“江水”、“大雁”等等。所以,我们鉴赏诗歌,对于意象只有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才能窥得作品真“意”。
三、由景及情,揣摩景与情的关系。
1.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此时的景与情是相辅相成的。
(1)触景生情,即诗人看到某种富有特征的物象,受到感染,油然而引发某种悲喜、爱憎之情,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让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景物统一起来。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感情触发过程。(2)寄情于景,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感情推移过程,诗人选择最能表现主??感情的景物,把情感寄寓其中,求其似我。(3)以情驭景。诗人用某种情感去看待某一景物时,诗人笔下的景物就染上了诗人的某种情感色彩,这就使景物有了人的情感。如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2.情景矛盾,互为映衬,此时的景与情是相反相衬的。诗中的情与景本来是谐调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