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CT和MRI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余振杰(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 广东肇庆 526600)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椎体骨折95例,伴相应脊髓损伤38例;附件骨折35例,伴脊髓损伤10例;椎间盘损伤67例;单纯脊髓损伤13例。结论 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明确椎体及附件的骨折情况,可观察椎管形态及受累程度;MRI检查能全面显示脊柱损伤时脊髓、骨质结构、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两者结合能客观、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脊柱损伤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脊柱损伤常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脊柱及其所合并的脊髓损伤是导致严重伤残,甚至死亡的常见因素,因此,如何能直观、全面、系统的对损伤程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对临床全面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和充足的依据。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1月接受CT和MRI检查的脊柱损伤病例,结合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CT和MRI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1月脊柱损伤患者125例,男83例,女42例,年龄5-73岁,平均35岁。外伤种类:车祸伤89例,重物砸伤25例,高处坠落伤11例。受伤部分以腰段最多,为72例,胸段32例,颈段17例,骶段4例,其中23例同时累及胸腰两个部位。临床所有病人均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部分病人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意识欠清及肢体截瘫,所有病人都在伤后3小时内进行了CT和MRI检查。 1.2检查方法 使用GE ProspeedⅡ 双排螺旋CT进行常规扫描,螺旋扫描条件为120kv、160mA,层厚5mm,螺距5mm,部分病例进行感兴趣区域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使用东软飞利浦0.35T磁共振扫描仪,颈线圈和体线圈,进行常规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矢状面层厚5mm,层间距5.5mm,T2WI:TR4000ms,TE144ms,T1WI:TR560ms,TE18ms,脂肪抑制:TR4800ms,TE144ms,横断面层厚5 mm,层间距5.5mm,T2WI:TR5100ms,TE144ms,FOV280m,距阵250X320或210X280,个别加扫冠状面。 2 结果 2.1脊柱损伤的CT表现 本组125例共计95例椎体骨折,35例附件骨折。按Denis的三柱结构分类的基础,结合CT扫描对椎管的受累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型:①屈曲压缩型 共计25例,CT横断面表现椎体前柱或中前柱见不规则骨折线,骨皮质断裂,骨小粱排列紊乱,骨松质部分变致密(如图1);②爆裂型 共计42例,CT表现为椎体呈粉碎状,骨折线多累及三柱,碎裂的骨块可突入椎管,可致骨性椎管狭窄(如图3);③骨折脱位型 共计23例,CT表现为骨折线累及三柱中任何一柱,椎体旋转,小关节骨折,脱位及椎管狭窄,椎体及附件的排列消失;④安全带型 共计5例,CT表现为骨折线涉及中后柱。 2.2脊柱损伤的MRI表现 本组95例椎体、35例附件CT显示为骨折的病例,行MRI扫描均为阳性,而且有8例共计11节椎体MRI显示为骨挫伤,而CT扫描则为阴性。椎体损伤(包括椎体骨挫伤)MRI显示椎体形态改变外,其MRI信号亦有异常变化,T1WI呈低信号,T2WI信脂肪抑制均呈高信号(如图2、4)。椎间盘损伤67例,均见于骨折相邻椎间盘,MRI表现为T2WI信号增高及向椎管突出。脊髓损伤61例,MRI表现为脊髓水肿、脊髓出血、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如图5),本组病例未见脊髓横断。脊髓水肿表现为脊髓增粗,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脊髓出血MRI表现和颅内出血相似,通常急性期髓内出血灶在T1WI呈中等信号或不均匀信号,T2WI呈中央低信号出血灶,外周水肿为高信号;脊髓挫伤是脊髓局灶性出血伴脊髓的水肿,在T1WI小的出血灶可呈高信号,邻近水肿为等低信号,T2WI损伤区域为混杂高信号。 3 讨论 根据Denis的三柱学说,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条柱结构,前柱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组成;中柱由椎体、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后部的骨性附件以及椎管、韧带组成。三柱结构可表明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稳定性,但不能反映椎管受累情况。CT扫描可清楚显示脊柱三维结构,骨折范围的细节,尤其是脊柱后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