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它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带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的农民革命思想和信条(相信的话),他用这些信条组织和发动了金田起义。
第一, 封建制度的腐朽剥削,使人民处于水火之中,官逼民反
第二,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摧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自然灾害的同时发生,使人民生活无以为继。
第四,洪秀全宣传的世界大同,平均分配等思想在当时有一定冲击力,因为清朝后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总理衙门建立
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大使)。他们为控制清政府,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这些都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军纪严明,战果辉煌,攻克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去巩固政权。
首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出不足,则迁彼出?????”。这种平均主义可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方法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只能是空想,更谈不上去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这个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直接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表现出革命纲领本身的落后性。
还有在实施此纲领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做保证。
总之,太平天国实施的封建体制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封建思想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
1?等级思想。“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与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是背道而弛的。
2?安乐思想。在天京,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天王不问朝政;东王外出仪仗千人;韦昌辉“常贩货物以营利”。这种皇权思想严重脱离了群众,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宗派思想。在天京,各王通过家族,亲戚等关系,结成自己的小集团,相互猜疑,矛盾尖锐。导致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无疑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战略上的失策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在用宗教信条理论作指导,小农经济作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1894.7—1895.4年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与中国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6.11—9.21) 戊戌变法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後,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也叫百日维新,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