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

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 仔鱼孵出后,即刻分离放入室内培育池(槽)中培育,整个培育过程分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各阶段对环境条件、培育密度、饵料种类及数量要求各有不同,特别是在饵料供应上要求严格,以免相互残食。整个培育过程各种饵料均交叉转换,特别是由活饵料向鲜饵料转换时转换期应相对拉长。 (一)前期培育:初期仔鱼在室内小水体培育至5~6毫米,一般需10~15天左右。 1苗种培育设施:容器:采用1~2立方米的玻璃钢水槽或小水泥池培养。容器内壁深色为宜。 2苗种培育密度:初孵鱼2万~3万尾/立方米为宜。 3苗种培育水体条件: 水温:15~20℃。 pH:7.8~8.8。 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可进行微充气。 4苗种培育光照强度:经弱光培育为佳,500~1000勒克斯。 5苗种培育饵料系列;营养强化: 仔鱼孵出后第3天后开口,口裂约300毫米,可以轮虫为开口饵料进行投喂,这时仔鱼体内的卵黄已消耗过半。由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开始摄食轮虫或贝类幼体等饵料。轮虫投喂量按培育水体中10~20个/毫升投喂,以仔鱼摄食后培育水体中仍残留2~5个轮虫/毫升为宜,每天投喂3~5次。假晴东方鲀仔鱼的摄食量较大,全长3.8毫米的鱼日摄食量为250~270个轮虫。在培育期间应注意观察仔鱼摄食情况,随全长的增加而加投喂量。保证饵料充足,避免个体之间产生大小差异,这对后期培育减轻相互残食、提高成活率极为重要。 当鱼苗全长达5.0毫米时,可补充投喂卤虫幼体或桡足类。前期培育成活率一般在50%~60%左右。 6开鳔期的管理: 及时清除水表面的油膜,以防仔鱼上浮吐气困难,造成充气受阻,引起大量死亡。 控制水体中单胞藻的数量和光照强度,以防水体中光合作用过强,从而产生溶解氧过饱和,而产生气泡病引起大量死亡。 调整合适的充气量,以防仔鱼误吞气泡而不能沉入水底造成死亡。 要加强饵料营养,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之前要将卵壳清除干净,以防仔鱼吞入卵壳阻塞食道而不能使鳔顺利充气。 7苗种培育其他管理措施:前期培育采取静水培育,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在投饵前进行,每天吸底1~2次。光照强时应设天幕遮光,注意水质的检测和生长摄食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8苗种出池:随着仔鱼的生长,到5~6毫米时个体间将产生差异,同时于前期培育密度较大,影响生长速度。因此,应及时移入大水体减小密度,进行后期培育。 出池时将培育池水放掉大半,将鱼苗用手抄网捞于桶内,或直接用桶捞取,计数后移入后期培育池,由于前期培育水体小,操作较方便,而且河鲀耐性较强,这种操作不会对鱼体产生影响。(摘自刘世禄主编《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技术手册》33~34页) (二)后期培育:为避免个体差异和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在仔鱼长到5~6毫米时要降低密度进行后期培育,后期培育可在室内或室外大水泥池中进行。 1苗种培育设施:水泥池,一般为方形抹角池,深度1米左右,大小20~60立方米均可。 2苗种培育密度:后期培育密度不能过高,一般1500~2500尾/立方米为宜。 3苗种培育水体条件:水温,后期培育时水温20~28℃为宜。水温高时生长速度加快。 4苗种培育光照强度:鱼全长50毫米以后对强光的适应力增强,在室外露天池中也可培育。室内培育时可撤掉遮光天幕,这样也有利于温度的升高。 5苗种培育饵料系列;营养强化:以卤虫幼体或桡足类为主,开始时可补充投喂部分轮虫。随鱼苗的生长增加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卤虫的投喂量为培育水体中0.1~0.3个/毫升,每天4~6次渐增。假晴东方鲀对卤虫幼体的摄食量较大,全长4.4毫米时日摄食量40~50个/尾,全长5.9毫米时摄食量160~180个/尾,全长8.3毫米时日摄食量370~400个/尾。9~10毫米时开始投喂糠虾、鱼肉等鲜饵料,但要用卤虫幼体和成体配合投喂,以后用鲜冻饵料培养至出池,7~8毫米后,鱼苗大小产生差异,相互残食加剧,这时要注意保证充足饵料。 6苗种培育其他管理措施: 5毫米的鱼体色随光线的强弱而变浅或深,并出现“鼓气”习性和相互攻击现象,但残食尚不明显;全长7~8毫米左右时进入稚鱼期,牙齿初步形成,开始相互残食并随生长残食加剧,被攻击者“鼓气”自卫直至被咬死,这时鱼苗的死亡率增高;12毫米以上的鱼苗,各部器官基本发育完善,转入中下层活动和摄食;全长18毫米左右,变态为幼鱼外型基本同成鱼。进入后期培育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室外又比室内略快,此期成活率35%~50%。 (1)换水及流水培育:开始换水1/2~1倍,8毫米左右时换水量加大到2倍,投喂鲜冻饵料时水质易污染,应进行流水培育,流水量每次2~4倍。 (2)连续充气,充气中,流水时可停止充气,另外要增加投喂次数,特别是凌晨要及时投喂。 (3)进入幼鱼期时可疏苗1次。 (4)加强水质检测和病害的防治。 7苗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