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
王月平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给予口服中药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胃镜下组织学量化标准(悉尼分类系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组织学改善对比(Plt;0.05)。结论 中药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健脾化瘀解毒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4)04-71-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笔者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中药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以单纯西药治疗6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8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胀痛、纳差、消瘦、乏力、贫血等。内镜下(1)胃粘膜色泽改变,多成灰白色。(2)粘膜皱襞变细变薄,血管显露。(3)粘膜糜烂或出血。(4)或有增生颗粒。全部病例均经内镜病理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除外肝、胆、胰脏病变。
随机将180例患者分成中药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组(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51岁;病程1年-6年,平均18个月。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8岁-71岁,平均52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20个月。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gt;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 药用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10g、乌梅10g、木香5g、砂仁3g、陈皮10g、半夏10g、莪术10g、丹参15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白花蛇舌草15g。随症加减,肝气淤滞者加郁金10g、佛手10g、香附10g;脾胃湿热者加黄连3g、白蔻仁3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g、升麻9g;胃阴不足者加白芍10g、石斛10g;胃络瘀血者加三七3g(冲)、蒲黄10g。每日1剂,水煎400ml,2次分服。治疗3个月为1疗程。
对照组。单纯口服叶酸10mg,日2次,用药时间同治疗组。
3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胃脘胀痛、纳差、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症状出现;无效:症状无变化。
内镜下标准 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病理萎缩消失。好转:胃粘膜基本恢复,病理萎缩程度减轻。无效:胃粘膜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20例中,显效74例,有效3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60例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3。3%(Plt;0.05)。
两组内镜下粘膜及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120例中,痊愈48例,好转5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1.7%。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好转18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46.6%(Plt;0.05)。
4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约占胃镜受检人数的14﹪左右。1978年WT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病程长,缠绵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部分可发展至胃癌,危及生命健康。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还未完全清楚,西医西药缺乏较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病人服用西药的依从性差。
祖国医学认为,CAG属于“胃痞”、“胃脘痛”、“痞满”等病症范畴”,其发病多因饮食不节、郁思恼怒、劳倦内伤、素体虚弱、久病体虚等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性质多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健脾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
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乌梅养阴,香附、佛手、木香、砂仁、陈皮、半夏行气,莪术、丹参活血化瘀散结,蒲公英、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祛瘀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瘀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莪术、白花蛇舌草有明显的抗萎缩、肠上皮化生作用。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部分萎缩性胃炎或轻度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可获得逆转。这可能是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理中的多方面起到综合协同作用所致。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的西医药疗效不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