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双下肢瘫痪为唯一表现的周期性瘫痪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以双下肢瘫痪为唯一表现的周期性瘫痪1例
李会廷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江汉路55号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434000)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64-01
周期性瘫痪是常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对病人生命的威胁很大,需要医生在短期内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临床上常可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检查即可确诊,但若仅以双下肢瘫痪为唯一表现的周期性瘫痪则既少见又难确诊,本文报告1例双下肢瘫痪并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的患者,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认识与重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1天入院。
患者于1天前早起床时感双下肢无力,翻身困难,行走吃力,无头痛、头晕、视物旋转、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晕厥、四肢麻木,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抽搐、大小便失禁、腹泻、腰痛等不适,自行予拔火罐等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行走不能,伴排小便吃力、不尽感,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脊髓病变?”收住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T 36.3℃,P 72次/分,R 19次/分,BP 12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脊柱、四肢无畸形。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专科情况: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活动自如,未见眼球震颤,额纹对称,口角无歪斜,吐词清晰,伸舌不偏,无明显浅深感觉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II级。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左侧为甚。双侧指鼻准确,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但作Gordon征时,患者诉腓肠肌有轻压痛而无自觉痛)。急查(上午10点)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总甲状腺素、高灵敏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钾(K) 2.80 mmol/L(3.30~5.50),肌酸激酶(CK) 598 U/L(26~140 ),CK-MB15 U/L( 0~20),肌红蛋白(Mb) 343.64 ng/ml( 0.00~70.00 )。给予口服及静脉滴注氯化钾(口服为主),14点左右开始感双下肢无力开始好转,16点复查血钾(K) 4.00 mmol/L,18点能下地行走,22点行走自如,次日要求出院,未再次复查血钾及酶学。嘱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
2 讨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血清钾降低的疾病。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同一家族中数代均有患者,又称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而我国以散发多见。本例突发双下肢瘫痪、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迅速好转,诊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无疑问的,但有几点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许多文献与著作对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肌肉瘫痪的特征描述为:肢体肌肉对称性不同程度的无力或完全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也可从下肢开始逐渐累及上肢,数小时至1-2天内达高峰;脑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很少受累[1,2]。本例患者从发病到缓解持续时间约40小时,只表现为双下肢瘫痪,说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不一定都是四肢瘫痪,马莉等也观察到类似病例且未对其病理机制未作分析,至今也未见文献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可能需要临床科研工作者今后对现象开展研究。(2)瘫痪肢体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而本例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左侧为甚,说明低??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腱反射的表现是多样化的:活跃、正常、减低、消失,不对称等情况均可存在[3]。(3)对本例作Gordon征检查时,患者诉腓肠肌有轻压痛而无自觉痛、化验血清肌酶学增高、血清肌红蛋白增高,提示有骨骼肌的损伤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目前多认为低钾影响了肌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结构的整体性破坏,肌浆酶释放入血有关。肌酶学升高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且升高程度与血钾降低程度呈正相关[4,5]。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的资料进行分析,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多样,对突然出现的四肢或双下肢瘫痪的患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6-347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0-372
[3]马莉,赵新民.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5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