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
姜丙芹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西王庄卫生院 277100)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6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8例脾虚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 脾饮加中药敷脐。结果 两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健脾饮加中药敷脐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 健脾饮 中药敷脐 脾虚泄泻 疗效观察
脾虚泄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疼、腹泻、腹胀为主证,对患者的身体产生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来治疗脾虚泄泻,并进行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内科并确诊为脾虚泄泻的患者98例 ,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18至65岁,平均年龄4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采用罗马Ⅱ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的相关内容制定。
脾虚泄泻主症:(1)经常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带粘液;(2)食少纳差;(3)食后腹胀,脘闷不舒。
次症:(1)腹部隐痛喜按;(2)腹胀肠鸣;(3)神疲 懒 言,肢倦乏力;(4)面色萎黄;(5)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6)脉细弱。
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及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1.3.1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如稳定植物神经功能、保证睡眠选用谷维素,缓解肠痉挛选用颠茄合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健脾饮加中药敷脐并进行健康宣教。健脾饮、敷脐中药由我院配制室统一配药煎制。
1.3.2健脾饮 即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炒甘草15克、五味子10克、芡实10克、砂仁10克(后入),山药15克、附子10克,干姜15克,黄芪20克,焦山楂1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早晨空腹、晚上睡前分两次温服。每天服用一剂。一般15天为一疗程。
1.3.3中药敷脐 即枳壳20克,生姜20克,霍 香30克,吴茱萸10克,元胡20克,木香15克,五倍子10克,艾叶15克,大麦芽 10克。上药研为细末备用。取散剂30克甘油和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脐部,敷法:嘱患者仰卧,用75%乙醇消毒脐及脐周皮肤,将中药糊贴在患者脐上,用一次性敷贴外敷必要时胶布贴紧。每天换药一次。一般10天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2]
治愈:腹痛、腹胀消失,排便次数和性状正常;好转:腹痛、腹胀明显减轻,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排便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lt;0.05
3.讨论
脾虚泄泻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其病理生理基础 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年内脏感觉异常,公认精神心理障碍是脾虚泄泻发病的重要因素,观察组给予辨证分型,对脾脾虚泄泻给予健脾饮和中药敷脐。诸药合用,温补脾阳,调畅气机,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受纳运化之职。
中药敷脐采用枳壳,生姜,霍香 ,吴茱萸,元胡,木香,五倍子,艾叶,大麦芽。其中木香、元胡具有行气调中、通络止痛并用于脾运失常及脾胃气虚导致的脘腹胀满;鲜生姜、吴茱萸温中回阳,可助脾胃阳气;艾叶升阳醒脾;大麦芽枳壳,行气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藿香祛湿醒脾;五倍子具有涩肠止泻作用;诸药合用,温中健脾益胃、祛湿醒脾、理气止痛、温补元阳,固本止泻。
脐即神阙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脐为任脉,为人体阴阳之总枢,与十二经脉相连,与各脏腑相通,在其穴位的各层组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 T_JSFPSA -001-2022_全麦面包_标准.pdf VIP
-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特高压电力管廊盾构隧道结构施工及运营期验收评估标准》.pdf VIP
- 15、推理综合 举一反三 2024—2025学年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 教学课件PPT.pptx VIP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matlab课件(西工大-孙蓬).pptx
- 香港上市(IPO)全流程介绍(最完整版).pdf VIP
- 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全部[整理].doc VIP
- 09S302雨水斗选用及安装图集(清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