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第一讲 文化人类学概说
该讲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地位、基本的学科理念、研究对象等问题。我将与诸位讨论是主要问题是: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来观察“民族文化”?
关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
1.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文化人类学的一系列理论的建立,是立足于分析文化的差异性(difference)和相似性(similarity)的基础之上的。(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等等)
2.文化人类学首先是基于对于“异文化”(Other culture)的研究,然后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异文化”向“本文化”的时空变迁。这种时空变迁大体上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分水岭的。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人类学的时空变迁 他 我 远方 本土 野蛮 文明 非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 落后 先进 3.文化人类学力图通过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分析探究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则。文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一。
4.什么是文化?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or 1871:1)。自Tylor1871给出了文化的定义之后,100多年里,人们对于文化的探讨始终充满了热情。1952年,美国的人类学家克鲁伯(A.L. Kr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合写了一本《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该书列举了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160多种定义。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地位
人
类
学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考古学(archaeology) 民族学(ethnology)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 语言学(linguistics)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1.普同论(universalism)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类的普同性的认识,即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何一群人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
2.全貌论(holism)文化人类学要求研究文化时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3.整合论(integration)充分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从社会整体(社会及自然环境)看待事物,把文化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加以考察。
4.适应论(adaptation)注意文化是适应性的产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必须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
文化相对论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意味着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
四、理解文化:文化人类学的永恒主题
文化人类学的目标是达成对于文化的理解。诚然,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的理解,其角度、方法、观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文化人类学者的天然使命决定了他们总是在自己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去观察、理解和解释自己所看到的文化现象。正是文化赋予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因此,对于文化的理解,也同时构成了对于人自身的理解。关注文化,其实也就是关注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永恒的主题中,文化人类学始终对于下列几个问题充满了执着的精神:1.相似性与差异性;2.他者;3.意义。
建议阅读:
1.吴文藻:《文化人类学》(1932年)
2.翁乃群:《英美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2001年)
(以上两篇文章收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华夏出版社,2003年)
3.李亦园:《我的人类学观:说文化》,王铭铭:《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4.庄孔韶:《人类学通论》第一章,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特别是第四节关于不同学者对于“文化”的解释,以及参考书目。
5.马凌诺斯基(Malinnowski):《文化论》,费孝通译,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