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胃炎150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胃炎150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胃炎150例 郑逢民(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 浙江瑞安 325200)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肝寒犯胃型 吴茱萸汤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43-01 2000~2002年间,笔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寒犯胃型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符合肝寒犯胃的辨证:胃脘部疼痛、喜温喜按、干呕、吐涎沫、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弦等,部分伴巅顶部冷痛、头晕、嗳气、泛酸等。胃镜检查:粘膜充血,或花斑样改变,部分病人粘膜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糜烂等,并排除其他阳性特征。150例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小于20岁者12例,20~30岁者33例,30~40岁者42例,大于40岁者63例;病程小于1年者35例,1~5年者60例,大于5年者55例。 1.2 临床表现 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或“花斑样”改变,部分病人粘膜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排除其他阳性特征。150例均以胃脘部疼痛、喜温喜按、干呕吐涎沫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例伴见巅顶部冷痛、头晕、嗳气、泛酸等。 2 治疗方法 本组150例均以吴茱萸汤为主加减治疗,基本方:党参30g,吴茱萸5g,生姜、大枣、佛手各10g,延胡索15g,甘松、玫瑰花各6g,厚朴、草豆蔻、砂仁各8g。加减:头晕去草豆蔻,加草果8g,泽泻20g;嗳气加丁香5g,降香8g;泛酸加海螵蛸20g,煅瓦楞子30g;口苦加川连3g。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69例显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消失),占46.0%;71例有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消失),占47.3%;10例无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无明显减轻),占6.7%。总有效率为93.3%。 4 典型病例 孙某,男,41岁,2001年10月18日初诊。诉1998年以来胃脘部疼痛时作,痛与日俱增,发作频繁,曾服用胃得安片、雷尼替丁胶囊、麦滋淋S颗粒等效果不显。1周来胃痛加剧伴巅顶部冷痛,遇寒益甚,得热稍减,嗳气频作,干呕、吐涎沫,口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滑,脉沉细。证属肝经有寒,寒邪挟浊阴之气横逆犯胃所致,治拟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方用吴茱萸汤加味:党参30g,吴茱萸、丁香、玫瑰花各5g,生姜、大枣、佛手各10g,川连3g,延胡索15g,甘松6g,厚朴、草豆蔻、砂仁(后入)、降香各8g。水煎服,每日1剂。10月23日复诊:胃脘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微痛或不适感,余症均有改善。原方续服3剂,而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去丁香、玫瑰花,加茯苓,再服10剂。随访至今,病未再发。 5 讨论 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家父将其分为寒热夹杂、脾胃虚寒、肝寒犯胃、肝胃不和及胃阴虚等五型。肝寒犯胃型胃炎除胃脘部痛外,以干呕、吐涎沫或伴有巅顶部冷痛为主。因肝的经脉上至巅顶,肝寒上冲则巅顶部冷或痛,浊阴上逆则干呕、吐涎沫,故辨之为肝寒犯胃型,方选吴茱萸汤加味。该型胃炎与脾胃虚寒型胃炎颇相类似,临床运用应仔细区别。脾胃虚寒型除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主症外,以呈饥饿性、节律性疼痛为鉴别要点。此外凡出现干呕、吐涎沫或头痛者,均为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为《金匮要略???名方,专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或“呕而腹满者”而设。方中吴茱萸入肝经,温经散寒而降逆;人参补中益气;大枣缓脾和胃;生姜发胃气,降逆止呕。功能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肝寒得散,胃气得顺,其痛自止。若在该方基础上加温中健脾药,则功效更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