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的基础课件-藏象学说PPT
第二章 藏象;一、藏象学说概论;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
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
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比象。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如《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3、哲学思想渗透;4、反复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古代解剖知识;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两方面;补充:;1.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
肝与胆相表里;
肾与膀胱相表里。;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
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
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3. 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称为“五神脏”。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4.五脏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五行学说的归属,自然界的五时、五气、五色、五味、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形成了一个内外相应的五行整体结构模式:
心气通于夏气
肝气通于春气
脾气通于长夏之气
肺气通于秋气
肾气通于冬气;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在形态上似六腑,多为中空性器官或组织;在功能上又似五脏,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似脏似腑,又非脏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 ;还需注意: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二者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形成阴阳表里关系。临床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而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五脏之精:五脏所藏的有滋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注意:人体的精主要起滋润和滋养作用,它不但滋养所在脏器,它作用的发挥又是以内脏的正常功能为前提;人体气;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
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热性病证。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
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
之气虚的不同表现。;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精;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功能(兴奋抑制等)。;气分阴阳:;;第二节、五脏;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五脏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 ;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心的形态结构; ;心的特性;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以,脏象学主
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
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包括解剖
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古人称神明之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
和社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主要与西
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
功能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