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_国史大纲-第五编_隋唐五代部.doc

钱穆_国史大纲-第五编_隋唐五代部.doc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编 隋唐五代部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2 一、隋代帝系及年历 2 二、隋代国计之富足 2 三、炀帝之夸大狂 4 四、唐代帝系及年历 6 五、贞观之治 7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之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 9 一、宰相职权之再建 9 二、地方政治之整顿 13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 14 一、唐代之贡举制 15 二、唐代之租庸调制 16 三、唐代之府兵制 19 第二十五 章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废弛】 21 一、由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21 二、自府兵到方镇与禁兵 24 第二十六 章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 26 一、政权之无限止的解放 26 二、政府组织之无限止的扩大 29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 34 一、安史之乱以前 34 二、安史之乱以后 39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 42 一、唐中叶以后之藩镇 42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52 二、唐中叶以后之宦官 52 三、唐中叶以后之朝士与朋党 53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 58 一、流寇与唐室之倾覆 58 二、五代十国 60 三、契丹之兴起 64 四、中原民众之疾苦 67 五、中国之南北分裂 68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中国经过四百年的分崩动乱,终于盛运再临,而有隋唐之统一。 一、隋代帝系及年历 隋代三帝,三十九年。 自开皇九年灭陈,统一中国,迄于灭亡,不过三十年。下开唐室,正与西汉前的秦代一样。 二、隋代国计之富足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 按:当时齐、周户数合计,已超踰魏孝文迁洛时一百万,较之江南陈氏所有,踰十二倍。口数踰陈氏几及十五倍,较西晋太康全国统一时,几踰一倍。此亦北方政治已上轨道之证。 又按:后周禅隋,有户三五九九六〇四,开皇九年平陈,又收户五〇〇〇〇〇;至大业二年,前后二十六年,户增四八〇七九三二。通典谓:“时承周、齐,人依豪室,禁纲隳紊,奸伪尤滋。高炯建输籍之法,定名轻数,使人知为浮客,被疆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先敷其信,后行其令,烝庶怀惠,奸无所容。隋氏资储,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盖隋政仍沿北魏均田制以来用意,脱私户,归公家,而达于完全成功也。 自晋至隋户口一览: 晋武帝太康元年 户 二、四五九、八〇〇(2,459,800) 口 一六、一六三、八六三(16,163,863)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户 九〇六、八七〇(906,870) 口 四、六八五、五〇一(4,865,501) 齐梁 未祥 陈 户 五〇〇、〇〇〇(500,000) 口 二、〇〇〇、〇〇〇(2,000,000) 魏孝文迁洛 比晋太康倍而有余,约五百万户。 尔朱之乱 户 三、三七五、三六八(3,375,368) 小郡户 二〇;口一百而已 北齐 户 三、〇三二、五二八、(3,032,528) 口 二〇、〇〇六、八八〇(20,006,880) 北周 户 三、五九〇、〇〇〇(3,590,000) 口 九、〇〇九、六〇四(9,009,604) 隋大业二年 户 八、九〇七、五三六(8,907,536) 口 四六、〇一九、九五六(46,019,956) 隋制多沿于周,然周时酒有榷,盐池、盐井有禁,市有税,隋初【开皇三年。】尽罢之,所仰惟赋调,亦复甚轻。 调绢一匹者减为二丈,役丁十二番者减为二十日。九年平陈,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税。十年,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役。十二年河北、河东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所以府库充盈者则有数端: 一、周灭齐,隋灭陈,均未经甚大之战祸,天下宁一,已有年数。 二、自宇文泰、苏绰以来,北朝君臣大体均能注意吏治。隋承其风而弗替。 帝受禅,杨尚希上表,以为:“今郡国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帝嘉之,遂罢天下诸郡。时剌史多任武将,不称职,柳彧上表谏,多为罢免。【又制刺史不督军,别置都尉,使军民分治。】又使彧持节巡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脏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开皇三年,长孙平为度支尚书,奏令民间立义仓,自是州里丰衍。其他长吏,多有吏干惠政,为当时所称。【如歧州刺史梁彦光、相州刺史樊叔略、新丰令房恭懿等。】惟惜隋史遗阙,不能详载。【如刘仁恩、韩则等见张煚、高构诸传。】又如苏威之责五品不逊,立“余粮簿”,【威好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云:“管内无五品家。”又为“余粮簿”,欲使有无相赡,时议以为烦迂,罢之。威尝谓:“江南人有学业者,

文档评论(0)

maksim_11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