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_国史大纲_-_第八编_清代之部.doc

钱穆_国史大纲_-_第八编_清代之部.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编 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2 一、满洲兴起至入关 2 二、明末流寇 5 三、南明之抗战 7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8 一 清代帝系及年历 8 二、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 9 三、清代政制 11 四、清代之武功 17 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18 一、明末遗民之志节 18 二、乾嘉盛世之学风 23 三、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 25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 27 一、乾嘉之盛极转衰 27 二、洪杨之乱 30 三、湘淮军与咸同中兴 33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37 一、晚清之政象 37 二、晚清之变法自强 40 三、晚清之废科举兴学校 42 四、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 44 五、辛一亥革命以后之政局 48 六、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 50 七、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 52 八、抗战胜利建国完成中华民族固有文化对世界新使命之开始 53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明太祖驱除蒙古后三百年而满洲入主,为中国近代史上狭义的部族之再建。 一、满洲兴起至入关 满洲民族其先曾见渤海国与金国。 明代分为三部。 一、海西女真,二、建州女真,三、野人女真。惟野人女真居黑龙江流域,距中国最远,朝贡无常。海西、建州则每岁至明朝贡。 满洲族为建州女真,初耕牧于牡丹、松花江之合流点【今三姓附近。】而统率于明之建州卫。 嗣其一部又南迁至图们江流域。 其祖先【景祖、显祖。】为明将李成梁所杀,【事在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卒之翌年。】遂于明成仇隙。 时努尔哈赤【太祖。】年二十五,以父【显祖。】遗甲十三副,捕杀仇人尼堪外兰。其时兵数不过五百人乃至六百人而已。 嗣合并傍近诸部,创后金汗国。【事在万历四十四年正月。】 兴师犯明,宣布告天七大恨,取抚顺。时步骑有二万。【事在万历四十六年。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犯朝鲜,明救之,连师七年。二十四年开矿税,民间大扰。二十九年太子立。四十二年福王赴河南。四十三年(1615年)有梃击案,朝臣分党水火。】 明四路出兵讨之。【事在万历四十七年。】 杨镐为四路总指挥官,驻沈阳。辽东本有屯军,嘉靖原额过九万,至是逃亡相继,多不能用。明四路兵南自闽、浙,西自陇、蜀,征调几遍全国,共二十万。【合朝鲜叶赫兵为二十四万,每路兵六万。】 败于萨尔浒。 从抚顺至萨尔浒山可七、八十里。中路军杜松先渡浑河,以四万兵营萨尔浒山,以二万攻浑河北之界凡山。努尔哈赤兵八旗,以六旗四万五千人掩击萨尔浒山营,以两旗共万五千人救界凡山。杜松阵亡,明将领死者三百余,兵士死者四万五千余。满洲遂连破诸路兵,灭叶赫。此役明以轻敌分兵冒进而败。又承平既久,军备懈弛,徐光启庖言谓:“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颜矢中其背。”总镇监督尚无精良之甲胄(zhòu),何论士卒? 于是有熊廷弼经略辽东之命。【事在万历四十七年六月。】 时辽、沈大震,诸城堡军民尽窜,数百里无人迹,中外谓必无辽。廷弼兼程冒雪,遍阅形势,招流移,缮守具,简士马,肃军令,主固守不浪战,集兵十八万。其上书谓:“辽东现有兵四种:一曰残兵,甲死归乙,乙逃归丙,或七、八十,或三、二百,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不肯出战。二曰额兵,或死于征战,或图厚饷,逃为新兵。三曰募兵,朝投此营,领出官家月粮,即暮投彼营。点册有名,派役忽去其半;领饷有名,闻警忽去其半。四曰援兵,弱军羸(léi)马,朽甲钝戈,而事急需人,不暇发还。将泽死降之余,新败胆怯;马则既多瘦损,军士又多杀马,图充步兵以免出战;器械则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徐氏庖言谓:“奴寨北门,铁匠居之,胸背之外,有同徒袒。贼于五步之内,专射面胁,每发必毙。”此当时两国对垒之形势。 廷弼专务守御备,【满洲亦不敢轻出兵。】未一年,去任。【廷臣忌者劾其不战而去,事在天启元年。】袁应泰代之,于是遂失辽阳。【廷弼严,应泰矫之以宽。会蒙古诸部大饥,入塞乞食,应泰处之辽、沈二城,后遂为变。】 应泰死之,金遂迁都辽阳。【时沈阳、辽阳以及辽东七十余城悉降。】 明再起熊廷弼,【事在天启元年六月。】建三方布置策。 广宁为前线,以步骑兵守辽河沿岸。天津及登、莱维后援,以海军卫满洲之南部。熊为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 时王化贞为广宁巡抚,与熊意见不合。 王主战,熊主守。熊谓守定而后可战。然实权在王,兵部尚书张鸣鹤信之,所请无不允。广宁有兵士四万,而山海关无一卒。 以经、抚不和而影响及于战略。 熊主固守广宁,谓:“辽河窄,堡小,不容大兵。驻兵河上,兵分力弱。惟宜置游兵,自辽河至广宁多置烽堠(hòu)。辽阳距广宁三百六十里,寇至易备。”时方震孺亦言:“河广不七十步,不足恃。沿河百六十里,筑城不能,列栅无用。”而化贞谓其怯敌,不守城而守河。 广宁遂陷。【

文档评论(0)

maksim_11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