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经验交流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德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材料 我教《品德与社会》的几点感受 郑州高新区郭庄小学 李超霞 2009年4月1日 我教《品德与社会》的几点感受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当前生活阶段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改革后,这一综合课还属于一个新的课程研究领域,我们对它的研究不是特别深,但这也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的一个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与学、思考与探索,我对本门课程逐步有了一些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简而言之,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父母、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基本的社会技能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 要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首先要掌握教材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与活动的特点。教材不再是一本纯粹的知识读本,专供教师“教”的,而是一种激发学生要主动参与各项具体活动的教材。它不是按逻辑程序逐步演绎,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使用的“学材”。诚然,教材内含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信息,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是蕴含在教材所示的活动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知识文本化、条理化、清晰可见化。 (二)谈话式地交流的特点。教材不只是学生阅读的课文,更多的是师生对话的话题,这与传统教材采用第三者独白式语言直白的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为当前主流的课堂教学开辟了蹊径,为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谈话交流提供了依托。按照《品德与社会》的设计理念,新教材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角度设计的: 1、师生之间的对话。新教材为师生间对话提供了话题、素材和指导。师生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群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对话的提问也不限于教师一方。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方面,学生围绕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与传统教材之间存在的单向、接受、记诵的弊端,而转变到学生与新教材之间富有能动和创造性的双向建构。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品德与社会》这两种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它为学生同桌间磋商、小组研讨和全班同学交流营造了平台。学生可以彼此介绍生活经验、通报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收获,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师生身临其境的特点。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的唯一结论,而是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这同样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其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所谓实践性亲历,是学生主体直接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二是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所谓心理性亲历,是指学生超越时空、虚拟地经历某件事或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回味,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四)知识拓展延伸的特点。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学生汲取当下生活的新信息、新技术的成果留出了空间。教材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本地、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五)教育意义要悟的特点。教材不是明显地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它呈现的是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在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综合性,其中内含和渗透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 掌握了教材的这些特点,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要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有依据地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我教《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思想。下面,我从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如下阐述: 一、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使课程变得对学生有意义,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原型出发,使知识、规范和技能重新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